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68,分43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三让
一日三秋(又作:日三秋)
三竿日(又作:日上三竿)
三白
三百篇
三杯大道通
三表
三朝好老
三尺水
三川震
三垂
三次偷桃
三寸舌
三登
三冬(又作:三冬学 ...)
典故 
让天下
 
相关人物
吴太伯


《论语注疏·泰伯》~70~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45~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例句

旧俗吴三让,遗风汉六条。 徐安贞 送丹阳采访

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泰伯玄风远,延州德让行。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

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一日三秋
 
日三秋


《毛诗正义》卷四之一〈国风·王风·采葛〉~53~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唐·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茅君传》
斑龙舆,素虎軿。

例句

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弥敦。 吴筠 过天门山怀友

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独孤及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南齐书》卷十二〈天文志上·日光色〉~208~
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典故
相关人物
苏轼


《苏轼诗集》卷二十七〈次韵王觌正言喜雪〉
圣人与天通,有诏宽狱市。好语夜喧街,湿云朝覆砌。纷然退朝后,色映宫槐媚。欲誇剪刻工,故上朱蓝袂。我方执笔侍,未敢书上瑞。君犹伏阁争,高论亦少慰。霏霏止还作,盎盎风与气。神龙久潜伏,一怒势必倍。行当见三白,拜舞欢万岁。归来饮君家,酣咏追既醉。
《陈与义集》卷三十〈雪〉
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
《月令粹编》卷二十一〈补遗(一)·正月令占验〉~829~
三白,《朝野佥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西北人谚曰:要宜麦,见三白。」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为政》~6~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例句

君看三百篇章首,何处分明著姓名。 齐己 偶题

典故
三杯大道通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月下独酌四首〉
〈月下独酌四首〉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典故
相关人物
贾谊


《新书》卷四〈匈奴〉~73~
臣为陛下建三表,设五饵,以此与单于争其民,则下匈奴犹振槁也。夫无道之人,何宜敢捍此其久,陛下幸用臣之计,臣且以事势谕天子之言,使匈奴大众之信陛下也,为通言耳,必行而弗易。梦中许人,觉且不背其信,陛下已诺,若日出之灼灼。故闻君一言,虽有微远,其志不疑,仇雠之人,其心不殆,若此则信谕矣,所图莫不行矣。一表。臣又且以事势谕陛下之爱,令匈奴之自视也,苟胡面而戎状者,其自以为见爱于天子也,犹弱子之?慈母也,若此则爱谕矣。一表。臣又且谕陛下之好,令胡人之自视也,苟其技之所长与其所工,一可以当天子之意,若此则好谕矣。一表。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人道,信为大操,帝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此谓三表。
典故
三朝好老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29~
冬十月丁未,大赦天下。赐民爵,人二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三级,脱无名数及流人欲占者人一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子;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诏曰:「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统理万机,惧失厥中,兢兢业业,未知所济。深惟守文之主,必建师傅之官。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司空融典职六年,勤劳不怠。其以熹为太傅,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小雅之所伤也。『予违汝弼,汝无面从』,股肱之正义也。群后百僚勉思厥职,各贡忠诚,以辅不逮。申敕四方,称朕意焉。」唐·李贤注:「赵熹,光武时为太尉,明帝时行太尉事,故曰三代在位。元,长也。诗曰:『方叔元老。』」
典故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王陵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9~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简释

王陵戆:喻人耿直不阿。唐许浑《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代有王陵戆,时无勒尚谗。”


例句

直似王陵戆,非如宁武愚。 张九龄 豋荆州城楼

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

中书赠陈准,右相简王陵。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

代有王陵戆,时无靳尚谗。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

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 韩湘 言志

汉相见王陵,扬州事张禹。 韩翃 送万巨

典故
三川震

相关人物
伯阳父


《国语》卷一〈周语上·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26~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溢而壮,阴源必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足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雒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如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三国吴·韦昭注:「西周,谓镐京也,幽王在焉,邠、岐之所近也。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也。震,动也。地震,故三川亦动也,川竭也。」
典故

《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393~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馀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唐·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比,音频寐反。」
《汉书》卷八十五〈谷永杜邺列传·谷永〉~345~
方今四夷宾服,皆为臣妾,北无薰粥冒顿之患,南无赵佗、吕嘉之难,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诸侯大者乃食数县,汉吏制其权柄,不得有为,亡吴、楚、燕、梁之势。百官盘互,亲疏相错,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属属,小心畏忌,无重合、安阳、博陆之乱。三者无毛发之辜,不可归咎诸舅。此欲以政事过差丞相父子、中尚书宦官,槛塞大异,皆瞽说欺天者也。窃恐陛下舍昭昭之白过,忽天地之明戒,听晻昧之瞽说,归咎乎无辜,倚异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
典故
三次偷桃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短绝域人〉~874~2~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博物志》卷八〈史补〉
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典故
相关人物
毛遂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8~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简释

三寸舌:指能言善辩、能以言语胜人。唐于渍《南越谣》:“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例句

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于濆 南越谣

典故

《水经注疏》卷三十九〈耒水〉~326~
县故惠帝封长沙王子吴浅为侯国,王莽之便屏也。县界有温泉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种,明年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温水所溉,年可三登。其馀波散流入于耒水也。
典故 
三冬学
 
三冬文史
 
三冬足
 
三冬足文狩史
 
三冬足用
 
文史三冬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284~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京房《易传》
蜺,日旁气也。
刘禹锡《竞渡曲》
沅(一作湘)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䌽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一作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言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䌽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简释

三冬学:咏读书。唐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例句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李瀚 蒙求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杜甫 柏学士茅屋

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罗隐 投渐东王大夫二十韵

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罗隐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國語辭典》:三让(三讓)  拼音:sān ràng
1.再三谦让。《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2.用言语责备多次。《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三罚。」
《漢語大詞典》:让德(讓德)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 舜 让于德,弗嗣。” 蔡沉 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 注引帝王世纪:“ 西王母 慕 舜 之德,来献白环。”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3).谦让的品德。魏书·崔光韶传:“属逢 唐 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 夔龙 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漢語大詞典》:三竿日
犹言日上三竿。谓时间不早。语本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 宋 欧阳修 《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春寒拥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我这矮窗睡彻三竿日,端的是傲杀人间万户侯,自在优游。” 清 程先贞 《春朝即事》诗:“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镜霜。”
分類:时间不早
《國語辭典》:日上三竿  拼音:rì shàng sān gān
太阳已上升到三根竹竿相接的高度。表示时候不早了。《西游记》第一○回:「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徐渭《绣襦记》第一三出:「我与他锦帐深闺,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也作「日高三丈」、「日出三竿」、「三竿日上」。
《漢語大詞典》: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苏轼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河南 冬来已三白,土膏坟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圣德之符。”
(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 东坡 尝与 刘贡父 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 贡父 问三白。答曰:‘一撮盐,一楪萝卜,一盌饭,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吴兴 造者,胜於 金昌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其中矫矫独出者,则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黄极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参见“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种。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
(5).同“ 三白法 ”。高僧传·遗身·元慧:“何谓三白?通曰:事理二种,一白饭、白水、白盐事也;二身不遍触、口诵真经、意不妄缘,此三明白非黑业也。”
《漢語大詞典》:三白酒
酒的一种。 宋 时有 顾氏 三白酒。见 宋 宋伯仁 《酒小史·酒名》《古今酒事·故事·品名》引 清 虞兆湰 《天香楼偶得》:“近来造酒家以白麵为麯,并舂白秫,和洁白之水为酒,久酿而成,极其珍重,谓之‘三白酒’。”
分類:酒的一种
《國語辭典》: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分類:三千孔子
《國語辭典》:三表  拼音:sān biǎo
墨子对言论所提的三个标准,即本、原、用。《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漢語大詞典》:三表五饵(三表五餌)
汉 代 贾谊 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三表”;以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五饵”。见新书·匈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贾生 固天下奇才,所言亦一时之良策……当时将相羣臣岂无 贾生 之比,三表五饵,人知其疎,而欲以困中行,説尤不可信矣。” 宋 叶适 《外论一》:“虽然, 谊 於制患之术浅矣,请自为典属,用三表五饵而繫之,若是者,先王待夷 狄 之意乎?”亦省作“ 三表 ”。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三表不闻於 汉 庭,五利奚裨於 晋国 。”
《漢語大詞典》:三尺水
喻剑。 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 吴 潭斩龙子。”
分類:
《漢語大詞典》:王陵戆(王陵戇)
汉 王陵 助 高祖 平天下,封 安国侯 。为人任气,好直言。 高祖 以为可继任相国,“然 陵 少戇, 陈平 可以助之。” 高祖 死, 吕后 欲王诸 吕 , 陵 直言不可。后怒,迁 陵 太傅, 陵 谢病不朝,七年卒。事见《史记·高祖本纪》《汉书·王陵传》。后以“王陵戇”谓大臣刚直不阿。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 唐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代有 王陵 戇,时无 靳尚 谗。”
《漢語大詞典》:三垂
(1).犹三边。指东、西、南三方边疆。文选·扬雄〈羽猎赋〉:“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 李善 注:“三垂,谓西方、南方、东方。”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今三垂已平,唯北边未定。”
(2).犹三边。指东、南、北三方边疆。汉书·诸侯王表序:“诸侯比境,周帀三垂。” 颜师古 注:“三垂,谓北、东、南也。”
《國語辭典》:三寸舌  拼音:sān cùn shé
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
《漢語大詞典》:三登
(1).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借指天下太平。汉书·食货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 南朝 梁 沈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三登之美未臻,万斯之基尚远。”
(2).谓五穀一年三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 便县 ﹞县界有温泉,在 郴县 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顷……温水所溉,年可三登。” 金 蔡圭 《雪拟坡公韵》:“丰年待作三登兆,暮景重开六出花。”
《國語辭典》:三冬  拼音:sān dōng
1.冬季的三个月。指孟冬(阴历十月)、仲冬(阴历十一月)、季冬(阴历十二月)。
2.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