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南省  拼音:nán shěng
1.唐人称尚书省为「南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人本以尚书省在大明宫之南,故谓之『南省』。」
2.中国南部各省的统称。
《國語辭典》:三相  拼音:sān xiàng
电学上指以三根相导线载送交流电的电路,称为三相电路。平衡三相交流电的电压、电流为三组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差一二○度之相量。
《漢語大詞典》:三相张家(三相張家)
指 唐 张嘉贞 、 张延赏 、 张弘靖 三相之故第。新唐书·张弘靖传:“﹝ 弘靖 ﹞先第在 东都 思顺里 ,盛丽甲当时,歷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云。”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唐 张嘉贞 相 玄宗 , 延赏 相 德宗 , 弘靖 相 宪宗 ,先第在 东都 思顺里 ,盛丽甲当时,歷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
分類:三相
《漢語大詞典》:南衙
(1). 唐 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鬭, 敬德 请帝手詔诸军听 秦王 节度,内外始定。”参见“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漢語大詞典》:衙兵
(1).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
《國語辭典》:满洲(滿洲)  拼音:mǎn zhōu
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一:「今汉字作满洲,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实则部族而非地名。」参见「满族」条。
2.地名。为满洲族的发祥地。
《漢語大詞典》:三江口
(1).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 吴淞江 、 娄江 、 东江 分流处。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 。”
(2).指 湖南省 岳阳 北, 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
(3).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 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4).指 浙江 的 曹娥江 、 钱清江 、 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
(5).指 云南 、 贵州 、 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 、 多衣江 、 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1978年第2期:“ 三江口 的过去是十分悲惨的。”他如 广东 郁水 ( 西江 )、 浈水 ( 北江 )、 浪水 ( 东江 )合流处, 广西藤江 、 绣江 、 桂江 合流处都叫 三江口 。
《國語辭典》:南司  拼音:nán sī
1.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别称。专职监察、弹劾。《梁书。卷一四。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2.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故称为「南司」。《旧唐书。卷一六七。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
《國語辭典》:官帖  拼音:guān tiè
1.官刻的字帖。
2.清朝户部发给商行的营业许可證。后亦指钞票。如:「你别怀疑这古董的来处,它可是花了大把官帖买来的。」
《漢語大詞典》:官法帖
官府刻印或拓就的名家字帖。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禊序不入选帖:“若以笔墨之妙言之,固当居诸帖之首,乃不得列官法帖中又何哉?”亦省作“ 官帖 ”。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下:“ 欧阳公 《集古跋尾》谓近时有尚书郎 潘师旦 ,以官帖私自模刻於家。”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下:“ 豫章 士友 董良史 家有法帖石本数卷,与 淳化 官帖规模相似,而笔意差弱,似不逮所见诸本,且不知所出。”
《漢語大詞典》:小使臣
宋 代宫廷下级内侍官员的统称,常充当内廷侍役和三省六部监门官等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络毯杖策,乘马听唤。”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三省监门官》:“三省枢密院监门官,旧以小使臣为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使臣之义,始於藩镇当国。初,武官处以三班号祗应官,有左右班供奉班是也。至 太宗 ,以其资品少,又创三班借职、三班奉职、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东西头供奉官,有司号为小使臣。”
《漢語大詞典》:熟状(熟狀)
唐 宋 文书制度,有关军国大事,由三省议定,面奏,获旨。关于任免平常事项,以书面奏请,称为熟状。获可即下中书撰命,门下审读,然后由尚书奏行。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唐 宰相奉朝请,即退 延英 ,止论政事大体,其进拟差除,但入熟状画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本朝要事对禀,常事拟进入,画可然后施行,谓之熟状。”参阅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论执要之道》、 宋 周必大 玉堂杂记卷下。
《漢語大詞典》:大别山
在 豫 、 鄂 、 皖 三省边境,西接 桐柏山 ,东延为 霍山 。 长江 和 淮河 的分水岭。海拔一千米左右,主峰 天堂寨 在 湖北省 罗田县 东北,高1729米。富林、矿资源。
《漢語大詞典》:咨报(諮報)
(1).禀报、上报。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伏惟不至远忧,续其一一諮报,不宣。”
(2).特指 唐 宋 学士院向三省申报文书。亦指所申报的文书。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翰苑故事:“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状,但尺纸直书其事,右语云:‘諮报尚书省伏候裁旨,月日押。’谓之諮报。”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词“没一字諮尚书省”自注:“学士院文字至朝廷,皆云諮报,不云申也。”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文书:“諮报,学士院关报朝省之称。”参见“咨报。”
《漢語大詞典》:兼圻
清 代总督多管辖两省或三省,谓之兼圻。如 湖 广 总督辖 湖南 湖北 两省,两江总督辖 江苏 、 安徽 、 江西 三省。 梁启超 《上鄂督张制军书》:“身既膺兼圻之威,言即有九鼎之重。”
《漢語大詞典》:东三省(東三省)
东北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的合称。1945年 日本 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曾将原东北三省划分为 辽宁 、 辽北 、 安东 、 吉林 、 松江 、 合江 、 黑龙江 、 嫩江 和 兴安 等九省,合称“东九省”。旋解放,均撤销。
《国语辞典》:巴陵戏(巴陵戏)  拼音:bā líng xì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边境的剧种。是汉剧传至湖南岳阳所形成的一个支派,约有二百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湘剧影响。
《国语辞典》:朝鲜语(朝鲜语)  拼音:cháo xiān yǔ
朝鲜族使用的语言。系属未定。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使用人口约一百七十六万。此外主要分布于北韩和南韩。分东北、西北、中部、东南、西南、济州岛等六大方言。有元音和谐现象。辅音中,塞音、塞擦音按松紧和气流性质分为三套,擦音s也分松紧。体词有格和数,谓词有态、尊称、时、式和阶称等语法范畴,用追加后加成分的办法表示。句子的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前,修饰语在被饰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