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曲相思碧云合
 
佳人来去
 
日暮云合,佳人何处


《昭明文选》卷三十一〈诗庚·杂拟下·杂体诗三十首·休上人别怨〉~480~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露采方汎艳,月华始徘徊。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膏炉绝沈燎,绮席生浮埃。桂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
典故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声珠唱驻行云
 
不放行云飞过
 
入行云
 
唱歌云欲聚
 
林木激越
 
林木馀声
 
歌入青云
 
歌管停云
 
歌声遏断
 
歌莫放行云
  
清唱云不去
 
清歌驻云
 
留住行云
 
留云歌
 
秦讴
  
穿云衢
 
绕行云
 
声入青云
 
声拂行云
 
声振林杪
 
声绕碧山晚云留
 
听歌云断
 
行云驻
 
遏彩云
    
遏云妙响
  
云不去
 
云不度
 
云定
 
云欲断
 
云为歌声不忍行
 
云绕扇
 
云表歌云遏
 
响遏珠尘
  
飞云驻
  
相关人物
秦青
 
薛谭


《列子》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简释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例句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崔颢 卢姬篇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戎昱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峤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李白 南都行

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牧 赠沈学士张歌人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 听杨氏歌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权德舆 三妇诗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王起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顾况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高骈 赠歌者二首之一

典故
一曲金衣
 
一曲黄金缕
 
一舸姑苏逐鸱夷
 
吹紫萧
 
无花空绕枝
 
秋娘金缕
  
金衣莫惜
 
相关人物
杜牧
 
秋娘
 
范蠡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秋娘〉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其间杜秋娘】,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秋持玉斝饮】,与唱金缕衣【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閒捻紫箫吹【案: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毛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天高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典故
一曲蒙君赐
 
乞鉴湖
 
湖边贺监
 
知章引去
 
知章请赐
  
贺监湖
 
赐湖唐敕
 
镜上贺老

相关人物
贺知章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贺知章〉~5607~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
典故
汉妃一曲
 
汉妃出塞
 
汉宫人去
 
独掩琵琶
 
琵琶传出塞
 
马上琵琶
 
马上离愁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王嫱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王明君词并序〉~29~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唐·李善注引《汉书》曰:「乌孙使使献马,愿得尚公主,乃遣江都王建女为公主,以妻乌孙焉。」
典故
桓伊一曲

相关人物
桓伊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6~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典故
一曲抱村流
 
江村长夏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自去自来梁上燕】【自去自归堂上燕】【自去自归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老妻画纸成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但有故人供禄米】【但有故人分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微躯此外更无求】。
典故
一曲庭花问商女
 
商女歌
 
商女犹唱后庭曲
 
商女犹唱后庭花
 
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秦淮商女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故
司空常见
 
司空惯
  
一曲春风
 
主人见惯
 
司空教成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李绅〉~38~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绅(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座上赋诗曰:「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閒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典故
一曲杜韦娘

相关人物
杜韦娘


《本事诗·情感》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李绅〉~38~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绅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座上赋诗曰:「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閒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典故
一曲阳关
  
千万遍阳关
 
唱渭城
 
唱阳关
 
四叠阳关
 
泣渭城
  
渭城挹轻尘
 
渭城朝雨
 
渭城柳
 
渭城歌
 
渭城诗
 
渭城风雨
 
听阳关
 
西出阳关
 
阳关一杯酒
   
阳关无故人
 
阳关声苦
 
阳关西出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案: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客舍依依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典故
一曲紫云回


《太平广记》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十仙子〉~88~
唐玄宗尝梦仙子十余辈,禦卿云而下列于庭,各执乐曲而奏之,其度曲清哉,真仙府之音也。及乐阕,有一仙人前而言曰:「陛下知此乐乎?此神仙《紫云曲》也。今愿传授陛下,为圣唐正始音。与夫咸池大夏,固不同矣。」玄宗喜甚,即传受焉。俄而寤,其馀响犹若在听。玄宗遽命玉笛吹而习之,尽得其节奏;然嘿不泄。及晓,听政于紫宸殿,宰臣姚崇、宋璟入,奏事于御前,玄宗俯若不闻。二相惧,又奏之。玄宗即起,卒不顾二相。二相益恐,趋出。时高力士侍于玄宗,即奏曰:「宰相请事,陛下宜面决可否。向者崇、璟所言,皆军国大政,而陛下卒不顾,岂二相有罪乎?」玄宗笑曰:「我昨夕梦仙人奏乐曰《紫云曲》,因以授我,我失其节奏,由是嘿而习之,故不暇听二相奏事。」即于衣中出玉笛,以示力士。是日力士至中书,以事语于二相。二相惧少解。曲后传于乐府。
《杨太真外传》卷上
尝梦十仙子,乃制《紫云回》(玄宗尝梦仙子十馀辈,御卿云而下,各执乐器,悬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有一仙人曰:「此神仙《紫云回》。今传授陛下,为正始之音。」上喜而传受。寤后,馀响犹在。旦,命玉笛习之,尽得其节奏也)。并梦龙女,又制《凌波曲》(玄宗在东都,昼梦一女,容貌艳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于?前。上问:「汝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上于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曲声,为《凌波曲》。龙女再拜而去。及觉,尽记之。会禁乐,自御琵琶,习而翻之。与文武臣僚,于凌波宫临池奏新曲,池中波涛涌起,复有神女出池心,乃所梦之女也。上大悦,语于宰相,因于池上置庙,每岁命祀之)。二曲既成,遂赐宜春院及梨园弟子并诸王。
典故
张徽一曲

相关人物
张徽
 
李隆基(唐玄宗)


《明皇杂录》补遗〈雨霖铃曲〉~46~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子弟善吹觱篥者,张野狐为第一,此人从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车驾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歔欷,其曲今传于法部。
《國語辭典》:一曲  拼音:yī qū
1.水的弯曲处。《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唐。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2.一隅、一端。《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國語辭典》:一曲  拼音:yī qǔ
乐曲的一阕。《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三国演义》第八回:「允命貂蝉檀板低讴一曲。」
分類:一首乐曲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分類:动听歌声
《漢語大詞典》:秦青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
分類:善相相马
《漢語大詞典》:遏流云(遏流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行云(遏行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云歌(遏雲歌)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行云(駐行雲)
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云(駐雲)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國語辭典》:金缕衣(金縷衣)  拼音:jīn lǚ yī
1.以金色丝线编织而成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书铺绿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镂衣。」
2.古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用的葬服。参见「金镂玉衣」条。
3.诗名。七言绝句。乐府诗集题为唐李锜所作。李锜曾任节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概因如此,唐诗三百首中径题作者为杜秋娘。
4.乐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镂衣。」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漢語大詞典》:贺家湖(賀家湖)
镜湖 的别称。 贺知章 退隐乡里后, 唐玄宗 曾诏赐 镜湖 剡川 一曲,故称。 宋 晁补之 《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词:“一似君恩赐与, 贺家湖 、千峯凝翠。”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会稽 镜湖 之东,地名 东关 ,有 天花寺 。 吕文靖 尝题诗云:‘ 贺家湖 上 天花寺 ,一一轩牕向水开。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閒能有几人来?’”亦称“ 贺老湖 ”、“ 贺公湖 ”。 宋 沈辽 《寄陆九》诗:“ 贺老湖 边春水生,野阳浮动北风轻。”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七月望夕观月》词:“ 董相 林荒, 贺公 湖在,俯仰成陈迹。”
《國語辭典》:司空见惯(司空見慣)  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唐司空李绅,邀苏州刺史刘禹锡饮酒,命歌妓劝酒,刘赋诗赠李司空,有「司空见惯浑閒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语。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经常看到,不足为奇。《警世通言。卷三八。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他生得诸般齐妙,纵司空见惯也魂消!」《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幸亏洋提督早已司空见惯,看他磕头,昂不为礼。」也作「见惯司空」、「司空伎俩」。
分類:称事常见
《漢語大詞典》:三叠阳关(三疊陽關)
《阳关三迭》。琴曲。琴谱以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之曲。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 巫山 晓。”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本弹的是一曲《凤求凰》,倒做了《三叠阳关令》。”
《國語辭典》:渭城  拼音:wèi chéng
1.位于渭水北岸,本秦都咸阳,汉武帝时复置,改称为「渭城」,约今陕西咸阳东北。
2.乐曲名。又称〈渭城曲〉。本为唐。王维 送人使安西七言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后入乐府,遂以「渭城」名曲。它描写一种最普遍性的离别,具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大多数离别宴席演唱而成为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漢語大詞典》:阳关曲(陽關曲)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