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44~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玄珠,司马(晋·司马彪)云:「道真也。」
玄珠,司马(晋·司马彪)云:「道真也。」
《新校本汉书》卷三十二张耳陈馀传第二陈馀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耳、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分地。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耳、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曰:「吾为二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辈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其志何欲?」燕将曰:「欲得其王耳。」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夫臣之与主,岂可同日道哉!顾其势初定,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耳、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分地。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耳、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曰:「吾为二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辈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其志何欲?」燕将曰:「欲得其王耳。」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夫臣之与主,岂可同日道哉!顾其势初定,
例句
冥心一悟虚无理,寂寞玄珠象罔中。 刘沧 宿题天坏观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崔元翰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赤水梦沉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曹邺 题濮庙
他年有要玄珠者,赤水萦纡试一寻。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高级汉语词典》:罔知
不知
《漢語大詞典》:罔上
欺骗君上。《后汉书·杨震传》:“帝发怒,遂收考詔狱,结以罔上不道。”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以妖为瑞,是罔上也。”《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云长 问 玄德 曰:‘ 操 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
《韵府拾遗 东韵》:罔功
书: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
《漢語大詞典》:罔象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漢語大詞典》:象罔
(1).亦作“ 象网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 唐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诗:“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将双耳负伶伦。” 明 刘基 《贺新郎·愁思》词:“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尘深、不见 长安道 。” 王闿运 《秋醒词序》:“岂 象网 三求之后,将钧天七日之终。”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漢語大詞典》:罔措
喻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景德传灯录·自满禅师》:“情知汝罔措,僧欲进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子瞻 尝问一后进‘近读何书’,其人答‘读某书’。 子瞻 輒问曰:‘其中有某好亭子?’其人愕然罔措,不知 子瞻 所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
《漢語大詞典》:罔觉(罔覺)
无知。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最古之民,冥然罔觉,偏隅为固,八风不通。” 孙中山 《驳“保皇报”》:“书中所载,语无伦次,义相矛盾,可知作者于论理学一无所知,於政治学更懵然罔觉。”
分類:无知
《漢語大詞典》:罔然
(1).同“ 惘然 ”。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后汉书·黄宪传》:“同郡 戴良 ,才高倨傲,而见 宪 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劝德畏戒,喜惧交争,罔然若酲,朝疲夕倦,夺气褫魄之为者也。” 薛综 注:“罔然,犹惘惘然也。”
(2).犹茫然。恍惚不解貌。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自谓知官事,晓簿书。问之曰:‘晓知其事,当能究达其义,通见其意否?’文吏必将罔然。” 宋 王安石 《进〈说文〉札子》:“若矇视天,终以罔然。”
(3).窘急惶遽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 秦王 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罔然,亦惶遽之皃也。”
(4).犹涣然。《传习录》卷中引 明 陆原静 语:“尝试於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参见“ 涣然 ”。
(2).犹茫然。恍惚不解貌。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自谓知官事,晓簿书。问之曰:‘晓知其事,当能究达其义,通见其意否?’文吏必将罔然。” 宋 王安石 《进〈说文〉札子》:“若矇视天,终以罔然。”
(3).窘急惶遽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 秦王 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罔然,亦惶遽之皃也。”
(4).犹涣然。《传习录》卷中引 明 陆原静 语:“尝试於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参见“ 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