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七擒
 
七擒略

相关人物
孔明
 
孟获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2~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閒,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简释

七擒略:指运用智计使人彻底折服。唐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例句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三捷岂云尔,七擒良信然。 苏晋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贯休 送人征蛮

典故

《礼记注疏》卷一〈曲礼〉~7~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唐·孔颖达疏:「人年百岁不复知衣服、饮食、寒煖、气味,故人子用心要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颐养也。」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胡昭〉~365~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舍足于不损之地,居身于独立之处,延年历百,寿越期颐,虽上识不能尚也。」
典故
祁山抗表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9~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南朝宋·裴松之案:「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
典故
骑土牛

相关人物
州泰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邓艾传》
「艾州里时辈南阳州泰,亦好立功业,善用兵,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景元二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壮侯。」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说》:「司马宣王镇宛,潜数遣诣宣王,由此为宣王所知。及征孟达,泰又导军,遂辟泰。泰频丧考、妣、祖,九年居丧,宣王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为新城太守。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众宾咸悦。」

例句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泰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李白 赠宣城太守悦

典故
时情弃仲翔
 
弃虞翻
 
虞翻地远
 
虞翻枉
 
虞翻骨相屯

相关人物
虞翻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虞翻传》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翻别传曰》:「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例句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李白 赠易秀才

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共叹虞翻枉,同悲阮籍途。 贾至 送王员外赴长沙

宁嗟人世弃虞翻,且喜江山得康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典故
相关人物
辛毗


《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辛毗传》
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简释

牵裾:指忠臣苦谏。唐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例句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 杜甫 建都十二韵

不才同补衮,奉诏许牵裾。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典故
谯周

相关人物
谯周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谯周传》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例句

却想从来意,谯周亦自嗤。 韦庄 和友人

典故
秦宓论天

相关人物
秦宓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秦宓传〉~97~
秦宓字子贱,广汉绵竹人也。……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于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于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例句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李瀚 蒙求

典故
中散有正声
 
中散琴
 
叔夜弹琴
 
琴嵇

相关人物
嵇康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6~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既而叹曰:「雅音于是绝矣!」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69~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新校本后汉书》卷二十六《百官志》
汉旧仪曰:「黄门郎属黄门令,日暮入对青琐门拜,名曰夕郎。」

例句

将军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间有正声。 司马逸客 雅琴篇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张昌宗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李颀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抑扬中散曲,漂泊孝廉船。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田游岩 弘农清岩曲有磐石可坐宋十一每拂拭待余寄诗赠之

典故
仲宣受书
 
书籍相与
 
琴书与仲宣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蔡邕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例句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

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白居易 余思未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白居易 题文集匮

典故
青蝇悲虞氏

相关人物
虞翻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虞翻传〉~32~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注疏》、《国语》训注,皆传于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例句

青蝇岂独悲虞氏,黄犬应闻笑李斯。 李德裕 到恶溪夜归泊芦岛

典故
清白传家

相关人物
胡威


《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胡质传〉~743~
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卒于安定。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中十馀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疋,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馀,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
典故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20~
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良
 
萧何
 
韩信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0~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8~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典故

《三国志》卷三十一〈蜀书·刘二牧传〉~870~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