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黄龙见谯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
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例句

飞燕潜来赵,黄龙岂见谯。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

典故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高柔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曰:次(子)光,字宣茂,少习家业,明练法理。晋武帝世,为黄沙御史,与中丞同,迁守廷尉,后即真。
《晋书》卷三《世祖武帝纪》
(太康五年)六月,初置黄沙狱。

例句

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典故
相关人物
曹彰


《三国志》卷十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馀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彊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彰须黄,故以呼之。」

例句

上将拥黄须,安西逐指呼。 曹松 塞上行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王维 老将行

典故
仲达奔忙
 
回旗走懿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25~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杀合。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典故
火烧赤壁

相关人物
孙权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2~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典故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岸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鲤。张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此兽在火中不燃。以铁椎鍜其头,十数下乃死,以其口向风,须臾便活而起,以石上菖蒲塞即死,取脑,以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岁。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二百许里,晦望见山林,乃此兽光火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以缉为布,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国人衣服污垢,以灰汁浣之,终无洁净,唯火烧此衣服,两盘饭间,振{目祭}其垢自落,洁白如雪。
《三国志》卷四〈魏书·齐王芳纪〉~7~
「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南朝宋·裴松之注:「东方朔《神异经》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长三十里,广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烬之木,昼夜火烧,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洞赤,时时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续其毛,织以为布。」
晋·张勃《吴录》
日南北景县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

例句

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 王贞白 寄郑谷

典故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


《艺文类聚》卷八十〈火部·火〉~364~
《十洲记》曰: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狸,张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此兽在火中,燃其毛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铁椎锻其头数十下,乃死。以其口向风,须臾便活而起,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脑,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岁。又曰: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曰:山可百里许,取其兽毛,绩以为布,名曰火浣布。国人衣服之,此布垢洿,以水浣濯之,终日不絜。以火烧布,两食久许出,其垢即去,白如雪。
《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7~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群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
《梁诗》卷一〈梁武帝萧衍·乐府·河中之水歌〉~520~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典故
嵇康寡识

相关人物
孙登
 
嵇康

参考典故
愧孙登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附《嵇康传》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初,康采药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踰时将去,康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

例句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典故
士衡兄弟
  
陆机兄弟

相关人物
陆机
 
陆云


《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抗〉~36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机云别传》曰:晋太康末,俱入洛,造司空张华,华一见而奇之,曰:「伐吴之役,利在获二俊。」遂为之延誉,荐之诸公。太傅杨骏辟机为祭酒,转太子洗马、尚书著作郎。云为吴王郎中令,出宰浚仪,甚有惠政,吏民怀之,生为立祠。后并历显位。机天才绮练,文藻之美,独冠于时。云亦善属文,清新不及机,而口辩持论过之。

例句

洛水桥边雁影疏,陆机兄弟驻行车。 李益 中桥北送穆氏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 武元衡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

机云笔舌临文健,沈宋章篇发咏清。 薛昭纬 华州榜寄诸门生

典故 
相关人物
刘放
 
孙资
 
曹肇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刘放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放、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放、资惧,乃劝帝召宣王。

例句

终须似鸡树,荣茂近昭回。 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崔峒 奉和给事寓直

讵知鸡树后,更接凤池欢。 张说 奉裴中书光庭酒

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 李嵘 献淮南师

鸡树花惊笑,龙池絮欲猜。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杜甫 恶树

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 卢象 和徐侍郎丛筱咏

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 蒋涣 和徐侍郎中书丛筱韵

典故
季圭士首

相关人物
崔琰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崔琰传〉~367~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及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殷鉴夏后,诗称不远,子卯不乐,礼以为忌,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袁族富彊,公子宽放,盘游滋侈,义声不闻,哲人君子,俄有色斯之志,熊罴壮士,堕于吞噬之用,固所以拥徒百万,跨有河朔,无所容足也。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世子报曰:「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明帝时,崔林尝与司空陈群共论冀州人士,称琰为首。」

例句

季圭士首,长孺国器。 李瀚 蒙求

典故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062~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囧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太史慈〉~90~
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典故  
相关人物
庞统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庞统传》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例句

吾从骥足杨茂卿,性灵且奇才甚清。 杨巨源 赠从弟茂卿

百里江山聊展骥,九皋云月怪驱鸡。 翁洮 上子男寿昌宰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钱起 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典故  
孙权气
 
相关人物
孙权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纮传》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晋书》卷六〈元帝纪·中宗元帝〉~57~
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

例句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李群玉 石头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李群玉 秣陵怀古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 韦庄 润州显济阁晓望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贾诩非次

相关人物
贾诩


《三国志》卷十《魏书·贾诩传》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荀勖别传》曰:「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例句

陆玩无人,贾诩非次。 李瀚 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