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贯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漢語大詞典》:淹会贯通(淹會貫通)
犹融会贯通。 明 高启 《〈史要类钞〉序》:“遂使义理之微不备,事变之实不详,无以淹会贯通,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
分類:融会贯通
《国语辞典》:脉络贯通(脉络贯通)  拼音:mài luò guàn tōng
条理分明。如:「写文章首先讲求主旨分明,脉络贯通。」
分类:条理分明
《国语辞典》:首尾贯通(首尾贯通)  拼音:shǒu wěi guàn tōng
前后接连相通。宋。王观国《学林。卷七。古赋题》:「左思作三都赋序曰:『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盖亦拟张衡二京而为三都赋……此赋首尾贯通,亦一赋也。」
《國語辭典》:豁然贯通(豁然貫通)  拼音:huò rán guàn tōng
将事理前后贯串,全盘了解。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三折:「你儿在学数年,未明性理,若文章显耀,一旦豁然贯通,你儿自此之后,朝夕勤学,母亲且恕其过也。」《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把札文反复细看,看了十来遍,忽然豁然贯通,竟悟出一个道理来。」
分類:顿时晓悟
《漢語大詞典》:贯通融会(貫通融會)
犹言融会贯通。 宋 袁燮 《〈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元 袁桷 《题〈雪窦潜师语录〉后》:“乃痛自卓立,游诸方,能采其所长,不专於一师,而共贯通融会,慊然犹以为未足。”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筭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 贯穿融会 ”。 清 戴名世 《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分類:融会贯通
《漢語大詞典》:融液贯通(融液貫通)
犹言融会贯通。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準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
分類:融会贯通
《漢語大詞典》:融汇贯通(融匯貫通)
同“ 融会贯通 ”。 秦牧 《艺海拾贝·独创一格》:“ 郑板桥 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
《國語辭典》:融会贯通(融會貫通)  拼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
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序》:「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馀蕴。」《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陈立传》:「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漢語大詞典》:融释贯通(融釋貫通)
同“ 融会贯通 ”。 清 戴名世 《〈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经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於 程 朱 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 程 朱 之功臣也。”
《國語辭典》:一经(一經)  拼音:yī jīng
1.一种经书。《文选。江淹。杂体诗。鲍参军》:「坚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2.经历某种行为或过程。《红楼梦》第四六回:「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剋啬异常。」《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一经查出,是要重办的。」
《漢語大詞典》:一经程(一經程)
犹一瓶。经程,酒器名。《韩诗外传》卷十:“ 齐桓公 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者饮一经程。’ 管仲 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 许维遹 集释:“ 郝懿行 云:经程,酒器名也。侯鯖録云:‘陶人为酒器,有酒经焉, 晋安 人凡餽人酒,书曰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他境人有游於此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於门,乃知酒五瓶为五经。’案: 张云璈 《四寸学》‘酒经’条亦引侯鯖録云:‘今之量酒言斤,当是经字之譌,古量酒以升以斗以石,未闻斤也。酒瓶名酒经,典雅可用,而人罕知之。’”
分類:一瓶酒器
《國語辭典》:疏通  拼音:shū tōng
1.疏导水流。如:「疏通河渠」。
2.调解双方的争执。如:「疏通纠纷」。
3.通达。《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铭箴》:「至始于皇勒岳,政暴而文泽,亦有疏通之美焉。」
《國語辭典》:浃洽(浹洽)  拼音:jiá xiá
1.周全、遍及。《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馀年。」唐。李德裕〈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知内侍省事刘公神道碑铭〉:「恩礼浃洽,要荒宴如。」也作「挟洽」。
2.和谐、融洽。唐。权德舆 宣州响山新亭新营记:「而威惠交修,上下浃洽,在此物也。」《玉娇梨》第一回:「三人因平日往来惯了,情意浃洽,全无一点客套。」
3.贯通。《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看经传有不可晓处,且要旁通。待其浃洽,则当触类而可通矣。」
《國語辭典》:贯珠(貫珠)  拼音:guàn zhū
成串的珠子。比喻声音美妙动听。《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國語辭典》:贯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漢語大詞典》:共贯(共貫)
贯通;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当 尧 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 殷 民族传播的,故南北共贯。”
分類:贯通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