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释迦牟尼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陀国上》
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华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双。

例句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李群玉 法性寺六祖戒坛

《國語辭典》:菩提树(菩提樹)  拼音:pú tí shù
植物名:(1)桑科榕属,大乔木。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尾状锐尖,边缘波状。隐头果扁圆形。也称为「觉树」、「思惟树」。(2)田麻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不等边心脏形或广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带白色茸毛。七月叶腋生细长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开黄褐色花。花后结圆形果实。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观赏。
《國語辭典》:道树(道樹)  拼音:dào shù
佛教中因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道,故佛家称菩提树为「道树」。
《漢語大詞典》:觉树(覺樹)
菩提树。梵语“菩提”(Bodhi)的意译为觉。 前蜀 贯休 《问岳禅师疾》诗:“觉树垂实,魔辈刺疾,病也不问,终不皴膝。”参阅《翻译名义集·林木》“菩提树”条。
《漢語大詞典》:毕钵罗(畢鉢羅)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分類:菩提树
《漢語大詞典》:梵树(梵樹)
指菩提树。原产 印度 ,故称。 唐 李群玉 《法性寺六祖戒坛》诗:“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漢語大詞典》:思惟树(思惟樹)
菩提树的别名。又称贝多。相传 释迦牟尼 在菩提树下沉思坐化成佛,故称。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槃多:“《嵩山记》曰:‘ 嵩 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多也,有人坐贝多树下思惟,因以名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菩提树出 摩伽陁国 ,在 摩訶菩提寺 ,盖 释迦如来 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
《漢語大詞典》:鹿树(鹿樹)
即菩提树。也译作阿沛多罗树。 释迦牟尼 在此树下得道成佛。法苑珠林卷十三:“自鹿树表光,金河匿曜。故像法众生,归向有徵。”
《國語辭典》:菩提  拼音:pú tí
从污染迷惑中体悟四圣谛。梵语bodhi的音译。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國語辭典》:菩提树(菩提樹)  拼音:pú tí shù
植物名:(1)桑科榕属,大乔木。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尾状锐尖,边缘波状。隐头果扁圆形。也称为「觉树」、「思惟树」。(2)田麻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不等边心脏形或广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带白色茸毛。七月叶腋生细长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开黄褐色花。花后结圆形果实。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观赏。
《漢語大詞典》:宝叶(寶葉)
佛家宝树如菩提树的叶子。《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其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瑠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疎,垂阴如云。” 唐 宋之问 《游称心寺》诗:“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明 袁宗道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诗:“宝叶最高处,歷歷题名姓。”
《漢語大詞典》:佛树(佛樹)
相传 释迦牟尼 于菩提树下得正觉,故菩提树称为佛树。《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加趺而坐……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國語辭典》:菩提子  拼音:pú tí zǐ
1.禾本科「薏苡仁」之别名。参见「薏苡仁」条。
2.「无患子」的别名。参见「无患子」条。
3.田麻科「菩提树」即「大叶椴」或「圆果杜英」之种核,用制念珠。也称为「菩提子」。
《国语辞典》:菩提迦耶  拼音:pú tí jiā yē
地名。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县,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菩提树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于该处立大塔以资纪念。现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纪改建者。十九世纪经英国考古学家发现后,重新成为佛教朝山的重点,今已有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西藏、不丹、尼泊尔、中国、日本等地佛教徒盖多所寺院于此。也称为「菩提道场」、「佛陀伽耶」。
菩提树
【佛学大辞典】
(植物)Bodhidruma,又Bodhivr!ks!a,释尊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三昧经云阿输陀树As/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钵罗树(Pippala)。见毕钵罗条。谓贝多罗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陀国,在摩诃菩提寺。盖释伽如来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已还生。至此日,国王人民,大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树高四百尺,已下有银塔周回绕之。彼国人四时常焚香散花,绕树作礼。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娑。至显庆五年,于寺立碑,以纪圣德。此树梵名有二:一曰宾拨梨力叉,二曰阿湿曷咃婆力叉。西域记谓之卑钵罗,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婆力叉,汉翻为树。」翻译名义集曰:「西域记云:即毕钵罗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广东新语曰:「诃林有菩提树,萧梁时智药三藏自西竺持来。今大可百围,作三四大柯,其根自上倒垂以千百计,大者合围,小者拱把,岁久根包其干,惟见根而不见干。叶似柔桑,二月凋落,五月而生,僧采而沤之,惟馀细筋如丝,霏微荡漾,比于纱谷,俗谓之菩提纱是也。」按诃林即今番禺之光孝寺,寺有西番诃黎勒树,故名。粤东笔记曰:「菩提树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罗,细点如星。谓之星月菩提。」光孝寺志曰:「嘉庆二年六月二十五夜,飓风吹倒。陈中丞大文命工培护。越年枯萎。寺僧乔庵离相同诣南华接一小枝归,植旧地。今扶疏犹昔。」雷州府志曰:「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案菩提树为常绿亚乔木,多产于粤东,高二丈馀。叶卵形,端甚尖长,花隐于花托中。实圆质坚不朽。今琼山县谓之金刚子。亦可作念珠。
【佛学常见辞汇】
原名毕钵罗树,因释尊在此树下成道,故又名菩提树。
菩提树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守护菩提树之天女也。金光明经中佛对此天女说流水长者子之昔缘。天女赞曰:「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佛赞叹曰: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于今日。快说此言。一切众生。若闻此法。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由此神尝守护如来成道处菩提之树,因以立名。宿世因中,自云: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是知大权示迹,微妙难思,覆荫群生,现身利益,故诸经赞护,功德不可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