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稽首  拼音:qǐ shǒu
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书经。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唐。李商隐〈韩碑诗〉:「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国语辞典》:拜稽首  拼音:bài qǐ shǒu
拜,拜手,指跪下后双手合抱在胸前,头低到手上。稽首,指双手合抱按地,头伏在手前边的地方停留一会儿。拜稽首为拜礼中最重的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降,拜稽首。」
《漢語大詞典》:再拜稽首
古代行跪拜礼时,拜了又拜,叩头至地,表示高度尊敬。仪礼·觐礼:“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史记·周本纪:“ 商 人皆再拜稽首, 武王 亦答拜。”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皇帝以命臣 愈 ,臣 愈 再拜稽首而献文。”
《国语辞典》:拜手稽首  拼音:bài shǒu qǐ shǒu
古代一种跪拜礼。先两手伏地,再把头伏在手上,上身与地面平行。《书经。洛诰》:「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漢語大詞典》:稽首再拜
古代行稽首礼后,又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孟子·万章下:“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朝臣曰:‘稽首轻,宜稽首再拜。’”
《國語辭典》:起手  拼音:qǐ shǒu
1.下手、著手。如:「观棋不语真君子,起手无回大丈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唐奶奶起手的,不可背本,万一知道,必然见怪。」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一篇诗祇立一意,起手、中间、收结互相照应,方得无懈可击。」
2.行教礼,即稽首,叩头至地的跪拜礼。《西游记》第四四回:「手敲著渔鼓,口唱著道情词,近城门,迎著两个道士,当面躬身道:『道长,贫道起手。』」
《漢語大詞典》:下衡
即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仪式,以手至地而头加手上。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拜者必跪。拜手,头至手也,不至地,故曰平衡。稽首亦头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稽顙则头触地,故直曰至地矣。”
《漢語大詞典》:稽道
犹稽首。逸周书·芮良夫:“予小臣稽道。” 俞樾 曰:“羣书治要作稽首。是‘道’与‘首’古字通。”见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异字同义例
分類:稽首俞樾
《國語辭典》:起首  拼音:qǐ shǒu
起始、开头。《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木南起首还不觉的,到了半盘,四处受敌,待要吃他几子,又被他占了外势。」《红楼梦》第五○回:「起首恰是李氏,然后按次各各开出。」也作「起头」。
《漢語大詞典》:启首
稽首。古时所行的跪拜礼。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乃蔽日而降, 黄帝 降自东阶,西面启着,曰:‘皇天降兹,敢不承命。’”
《漢語大詞典》:稽角
稽首;叩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释教盛衰:“北虏 俺答 通贯,朝廷必遣僧于互市时,赐以经像,虏中奉之加礼,膜拜,稽角。”
分類:稽首叩头
《國語辭典》:和南  拼音:hé nán
胡语音译。梵语作vand。古印度人对长上问候用语,表示敬礼、恭敬之意。此用语亦流行于佛教团体。唐。玄奘 答中印度僧智光书:「并有片物供养,愿垂纳受,路远不得多,莫嫌鲜薄,玄奘和南。」
《漢語大詞典》:和佛
拜佛。和,和南。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有十二人奉白莲教者,往海上和佛。”参见“ 和南 ”。
《國語辭典》:和南  拼音:hé nán
胡语音译。梵语作vand。古印度人对长上问候用语,表示敬礼、恭敬之意。此用语亦流行于佛教团体。唐。玄奘 答中印度僧智光书:「并有片物供养,愿垂纳受,路远不得多,莫嫌鲜薄,玄奘和南。」
稽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和南,一译稽首。僧家礼拜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伴谈Vandana,或曰伴题Vandi,译曰稽首。下头至地也。义林章四本曰:「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讹名和南。」行宗记一上曰:「头至地为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