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万株连绮,人堕莺飞
 
金谷先春


《艺文类聚》卷八十六〈巢部上·梅〉~472~
〈梅花落〉诗: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梅花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隐处隐娇莺。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蕊牵花来并笑。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横笛短箫悽复咽,谁知柏梁声不绝。
《國語辭典》:株连(株連)  拼音:zhū lián
因一个人的罪,而牵连许多人。像砍伐树木,根株相连一般。《新唐书。卷二○九。酷吏传。吉温传》:「于是慎矜兄弟皆赐死,株连数十族。」《文明小史》第六回:「宵小工谗,太守因而解任;贪横成性,多士复被株连。」也作「株蔓」。
《分类字锦》:稚竹株连(稚竹株连)
任士林庭椿赋尔则稚竹株连弱松肺附结绪根于地轴藉沫濡于雨露
分类:椿
《漢語大詞典》:株连蔓引(株連蔓引)
广泛株连。明史·奸臣传·胡惟庸:“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餘人。乃为《昭示奸党録》,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公言皇上御极以来,丽丹书者多大臣朝士,即使尽皆情法允协,已是幽阴景色,而况威严之下,株连蔓引,九死一生。”
分類:广泛株连
《漢語大詞典》:蔓引株连(蔓引株連)
见“ 蔓引株求 ”。
《漢語大詞典》:蔓引株求
寻根究底。谓一人犯罪而追索株连有关人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奉命今将逆党搜,须得你蔓引株求。”亦作“ 蔓引株连 ”。《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
《國語辭典》:牵连(牽連)  拼音:qiān lián
牵涉关联,互相连带。《朱子语类。卷七○。易。小畜》:「小畜但能畜得九三一爻而已。九三是迫近他底,那两爻自牵连上来。」《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那人姓风,名影,是一件人命牵连的事。」
《漢語大詞典》:牵率(牽率)
(1).牵拉。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寧辑东夏,而曲媚姦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輒使首名。”
(2).带领;引导。三国志·蜀志·张翼传:“﹝ 姜维 ﹞心与 翼 不善,然常牵率同行。”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牵率使读书,推挽令効官。” 宋 范成大 《喜收知旧书复畏答书》诗之二:“牵率老夫令至此,门前犹説报书迟。”
(3).犹草率。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牵率酬嘉藻,长揖愧吾生。” 唐 白居易 《张正一致仕制》:“所宜颐养,不可牵率。”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集:“而后世应酬牵率之作,决科俳优之文,亦汎滥横裂而争附别集之名。”
(4).犹言牵强附会。 明 文徵明 《送提学黄公叙》:“学者至於摘抉经书,牵率词义,以习其説。”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八:“其见于雅言,仍不能不牵率于君主之旧制,亦止据乱之世之法已耳。”
(5).犹牵拘,牵缠。 唐 张楚 《与达奚侍郎书》:“加以物务牵率,形役徒劳。” 宋 欧阳修 《与薛少卿公期书》:“祇是沿路多故旧相识,所至牵率,又少便人作书入京。” 朱自清 《杂诗三首》序:“当时颇想仿作一回,却因人事牵率,将那心思阁置了。”
(6).株连;拖累。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医》:“老奴草菅人命,毒心应手,致获此报,牵率老娘,以至于此。”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小妹热心难遏,是以不惮此行,如何牵率二君,良深歉仄!”
《國語辭典》:牵引(牽引)  拼音:qiān yǐn
1.援引、推荐。《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2.牵扯连累。《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
3.引起、拉动。如:「牵引机器」。
《漢語大詞典》:牵联(牽聯)
(1).系联;连带。 汉 严忌 《哀时命》:“外迫胁於机臂兮,上牵联於矰隿。” 唐 韩愈 《答元侍御书》:“足下与 济 父子俱宜牵联得书。”
(2).连累;株连。新唐书·姚璹传:“ 璹 深探其狱,跡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 宋 陆游 《陆郎中墓志铭》:“ 歧公 免相,门下士多牵联以罪斥。”
《漢語大詞典》:连诛(連誅)
(1).连累杀戮。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来君绰》:“ 煬帝 尽欲诛其诸子, 君绰 忧惧连诛。”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不谓姦邪搆乱,将相连诛。”
(2).谓株连。 郭沫若 《一只手》二:“你敢于泄你一时的愤怒,便被连诛你的九族吗?”
《漢語大詞典》:株引
株连。明史·袁宗儒传:“ 忠 泰 广搜逆党,株引无辜, 之鸞 多所开释。”
分類:株连
《漢語大詞典》:根连株逮(根連株逮)
犹株连。《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係累满途,囹圄成市。”
分類:株连
《漢語大詞典》:瓜蔓
1.瓜的藤蔓。 宋 梅尧臣 《宿州河亭书事》诗:“雨久草苗盛,田芜瓜蔓弱。” 元 王逢 《秋感诗》:“豆苗瓜蔓未应稀,菰米蓴丝积渐肥。”
2.喻株连。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况自创恶物,又从而惩之,且更瓜蔓以惩人,其慈又安在?”参见“ 瓜蔓抄 ”。
分類:株连藤蔓
《國語辭典》:瓜蔓抄  拼音:guā màn chāo
明永乐时,建文遗臣景清欲谋刺成祖为惠帝报仇,事败、伏诛。后成祖抄检其乡,凡跟景清有任何辗转相系关系的都受到株连,称为「瓜蔓抄」。典出《明史。卷一四一。景清传》。后指专制统治者对臣民的残酷诛戮,殃及无辜。
《國語辭典》:枝蔓  拼音:zhī màn
1.树枝和藤蔓。唐。白居易〈泛湓水〉诗:「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
2.比喻繁琐冗赘的词句。《旧五代史。卷一四七。刑法志》:「胥吏侮文,枝蔓乃众。」明。张居正〈进讲章疏〉:「训解未莹者,增改数语;枝蔓不切者,即行删除。」
3.散布、株连。《旧唐书。卷一七七。刘瞻传》:「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馀人。」
《國語辭典》:随坐(隨坐)  拼音:suí zuò
罪及他人,牵连治罪。《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