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果位
佛教名词。谓修行得道已证正果之位。与“因位”对言。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今人动自负道家真伯, 释氏 果位,恐悉过矣,得不勉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今生更復勤修精进,直当超脱玄门,上证大觉,后来果位,当胜前生,这是正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且於 宗喀巴 微行解衣时,见有山神奉衣护卫,知已证果位,遂共礼拜称弟子。”
《國語辭典》:阿罗汉(阿羅漢)  拼音:ā luó hàn
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传》卷五:「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也称为「罗汉」。
《国语辞典》:斯陀含  拼音:sī tuó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来此世间一次,便可證得解脱。斯陀含可分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趋向斯陀含果的境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国语辞典》:四双八辈(四双八辈)  拼音:sì shuāng bā bèi
佛教修行者的八种果位。即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向是指还在过程的阶段,果是已證得的阶位,合一向一果是一双,故称为「四双八辈」。《长阿含经》卷二:「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也称为「八贤圣」、「四向四得」、「四向四果」。
《国语辞典》: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  拼音:yú jiā shī dì lùn
佛教典籍。无著者。唐代玄奘译,百卷。内容总述唯识理论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经验历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论典。本论在玄奘之前已有部分的汉译,如北凉昙无谶译的《菩萨地持经》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菩萨戒经》九卷、南朝陈真谛译的《决定藏论》三卷皆是。也称为「十七地论」。
《国语辞典》:八百罗汉(八百罗汉)  拼音:bā bǎi luó hàn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参见「阿罗汉」条。八百罗汉指佛教四圣果中最高果位。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二。书五百罗汉名记后》:「按佛书,诺俱那与其徒八百众居震旦国──五百居天台,三百居雁宕──故梁克家三山志怀安大中寺有八百罗汉像。」
文殊三世果位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殊虽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为普见佛。首楞严三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于此世界南方过于千佛国土,国号平等。(中略)龙种上佛于彼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略)龙种上佛寿命四百四十万岁,度天人已入于涅槃。(中略)尔时平等世界龙种上佛岂异人乎?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智度论二十九曰:「如首楞严经中,文殊师利自说,七十二亿反作一缘觉,而般涅槃,又现作佛,号龙种尊。」心地观经三曰:「请我释迦牟尼佛当为菩萨戒和上,龙种净智尊王佛当为净戒阿阇梨,未来导师弥勒佛当为清净教授师。」菩萨璎珞经四曰:「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佛,名大身如来。(中略)佛世尊,刹号空寂,正于此处成无上等正觉。(中略)尔时,大身如来,今文殊师利是。」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曰:「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佛道极广大,清净无增减,我欲现佛身,二尊不并立,此界现受教。(中略)佛刹名无碍,佛名升仙尊。(中略)彼升仙佛者,我身濡首是。」(已上过去之佛名)。央崛摩罗经四曰:「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言:北方去此过四十二恒河沙刹,有国名常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在世教化。(中略)彼如来者岂异人乎?文殊师利即是彼佛。」宝积经六十曰:「此文殊师利成佛之时名为普见。」
果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因位而云。佛果之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所證之果的地位。
善恶业果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赖耶三位之一。
果位人
【佛学常见辞汇】
已经證得果位的人,如阿罗汉、菩萨、佛等是。
就果位上明小乘之趋向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之果位者,即小乘之趋向。而小乘之极果,即阿罗汉辟支佛是也。阿罗汉辟支佛之果位,可以四句简单表明之。
一、诸漏已尽 已灭尽诸有漏也。
二、梵行已立 已立诸梵行也。
三、所作已办 诸所应作,皆已成办也。
四、不受后有 更不受一切诸有也。
就果位上明大乘之趋向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果位,是即大乘之究竟趋向也。大乘之究竟极果,即是佛耳。所谓佛者,其义不可具说。然姑求括略诠解,则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也。
一、自觉 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證圆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 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故名觉他。
三、觉行圆满 谓三惑净尽,众德悉备,位登妙觉,行满果圆,故名觉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