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智者  拼音:zhì zhě
1.有智慧谋略的人。「智」文献异文作「知」。《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隋文帝授予智顗的封号。
《漢語大詞典》: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谓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语本《易·繫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花城》1981年第6期:“她这样做正说明她无比高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漢語大詞典》: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见“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國語辭典》: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拼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聪明的人对问题虽然深思熟虑,偶尔也会失误出错。《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明。沈采《千金记》第三○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国语辞典》: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智者)  拼音:yáo yan zhǐ yú zhì zhě
(谚语)明睿的人能判定是非,不轻信口耳转述毫无根据的传闻。如:「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大家不要再相信那些恶意中伤的小道消息了吧!」
《国语辞典》:智者不惑  拼音:zhì zhě bù huò
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智」文献异文作「知」。《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國語辭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拼音: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
对同一事物,各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见解也因人而异。语本《易经。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分類:仁者智者
《漢語大詞典》:愚智
亦作“ 愚知 ”。
(1).愚者与智者。庄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吕氏春秋·勿躬:“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且 尒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言国运且衰,旦夕有愚智同尽之祸也。”
(2).愚笨与聪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谓试儿。” 宋 欧阳修 《送吴生南归》诗:“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唯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3).谓似智而实愚。《西游补》第七回:“ 项羽 道:‘美人,人要辨个智愚、愚智。 始皇 的智是个愚智。’”
《漢語大詞典》:乐水(樂水)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因以指智者。 唐 白居易 《得耆老称甲多智县司举以理人或云多智贼也未知合用否判》:“识若限於挈缾,或当害物;道能弘於乐水,何爽理人?”
分類:智者
《國語辭典》:身子  拼音:shēn zi
1.本身、自己。《儒林外史》第九回:「疑惑一番,不必管他,落得身子乾净,且下乡去照旧看书。」
2.身体。《红楼梦》第四五回:「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检点著,偷空儿歇歇。」《文明小史》第三○回:「我也常见那外省的督抚,到得京城,像是身子缩矮了一段。」
3.身孕。如:「你有几个月的身子了?」
《國語辭典》:悲智  拼音:bēi zhì
慈悲与智慧,为佛菩萨所具有的双德。《法苑珠林》卷四八:「虽诵千言,不存悲智,不如一听,自他两利。」
《漢語大詞典》:智水
(1).《论语·雍也》:“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周流不滞,故乐水。“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 唐 陈陶 《种兰》诗:“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2).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本师用以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八。亦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永沐智水,长照慧日。”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抽紫玉於禪山,朗玄珠於智水。”
《漢語大詞典》:访善(訪善)
向贤智者咨询。《诗·小雅·皇皇者华序》“君遣使臣也” 唐 孔颖达 疏:“此谦虚访善,直为礼耳。” 王先谦 集疏引《乡饮酒礼》 郑玄 注:“《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也。更是劳苦,自以为不及,欲諮谋於贤知,而以自光明也。”
分類:智者咨询
《漢語大詞典》:萎哲
语本《礼记·檀弓上》:“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后人因以“萎哲”指有才智者之死亡。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天不憖遗,萎哲坏梁。” 明 何景明 《方竹先生诔》:“风悲日冥,歼良萎哲。”
《漢語大詞典》:象智
谓近乎智者。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晁文元公 常约己立四海之海法而专习之,谓无怒、无怖、无虑、无住。无虑者,息其繁虑;无住者,不住著於一物, 晁公 每自谓得则象智。”
分類:近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