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光  拼音:tóng guāng
1.同放光辉。《淮南子。俶真》:「镜太清者视大明,立太平者处大堂,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唐。钱珝〈册淑妃为皇后文〉:「处大伦而克正,与元化而同光。」
2.五代后唐庄宗的年号(西元923~926)。
《漢語大詞典》:同光体(同光體)
清 同治 、 光绪 年间的诗歌流派。其作品刻意模仿 宋 诗的江西派。代表作家有 陈三立 、 陈衍 等。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第九编:“在诗坛上,和‘新派诗’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以 陈三立 、 陈衍 为代表的‘同光体’。这是 宋 诗运动的一个发展。” 钱锺书 《围城》三:“我做的诗,路数跟家严不同……他到如今还不脱 黄仲则 龚定庵 那些 乾 嘉 人习气,我一开笔就做的同光体。”参见“ 同光 ”。
《分类字锦》:百代同光
陆肱谦赋贤人君子虽百代而同光圣帝明王历万古而相纂
分类:谦让
《國語辭典》:合照  拼音:hé zhào
1.一起合拍照片。如:「我们来合照一张留念。」
2.一起合拍的照片。如:「这是我们全体毕业生的合照。」
《漢語大詞典》:端明
(1).正直聪明。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宋文帝 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唐 元结 《吕公表》:“故名不异俗,跡不矫时,内含端明,外与常规,其大雅君子,全於始终者耶。”
(2).犹神明。 清 钱谦益 《〈古史谈苑摘录〉后记》:“昔者吾夫子授端明之命而作春秋。”
(3).古宫殿名。一为 后唐庄宗 同光 二年改 解卸殿 为 端明殿 ,设端明殿学士。二为 宋仁宗 明道 二年改 承明殿 为 端明殿 ,复设端明殿学士。因用作端明殿学士的代称。 宋 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以家饌酒果之奠,致祭於亡兄端明 子瞻 之灵。”
《漢語大詞典》:参光(參光)
犹齐光,同光。庄子·在宥:“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成玄英 疏:“参,同也。”文子·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
分類:同光
《國語辭典》: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国语辞典》: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  拼音:yuán zǐ xī shōu guāng pǔ yí
一种精密的检验仪器。利用不同元素会吸收不同光谱的特性,可做微量分析,从而测知物品中含有何种元素。早期原子吸收光谱仪以照相底片显影,现今已有电脑化自动显示数值仪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卫生、金属工业等的检测中。
《漢語大詞典》:朴金野现象
在不同光亮的环境中,人眼对不同光波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波长550~560纳米的光最敏感,但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00~510纳米的光最敏感。这种现象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学者朴金野发现,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