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拼音:qǐ fā shì jiào xué fǎ
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认知论所强调的归纳式思考模式。在教学历程中,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与问题情境;然后经由讨论、假设、比较、探索、试验等活动,主动寻求结果或答案;最后再按预定目标对结果予以评价。在此历程中,教师仅只是资源供应者,并不直接提供答案。
《漢語大詞典》:发式(髮式)
理发的式样。 端木蕻良 《三月夜曲》:“她笑一笑,在整理发式。”
《漢語大詞典》:启发式(啓發式)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法。与“注入式”教学法相对而言。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教授法》:“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人民日报》1966.8.2:“展出的许多图片,把抗大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实验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形象地给观众作了全面的介绍。”
《國語辭典》:发型(髮型)  拼音:fǎ xíng
头发的修剪、整形,或戴上装饰品所整理的头发型式。
分類:发型发式
《國語辭典》:大笑  拼音:dà xiào
放开胸怀,痛快地笑。《红楼梦》第三八回:「众人掌不住都哈哈的大笑起来。」《文明小史》第四六回:「这才恍然大悟,刚才嘣嘣几响,想是磕头了。劳航芥不觉大笑。」
《漢語大詞典》:桐花
(1).桐树的花。 唐 白居易 《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 巴峡 中,桐花开十月?” 宋 梅尧臣 《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杨朔 《海罗杉》:“桐花正在盛开,飘着雪,点染在苍松翠柏中间,煞是惹眼。”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宋 周邦彦 《浣溪沙·黄钟》词:“争挽桐花两鬢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國語辭典》:翠鬟  拼音:cuì huán
女子的发髻。唐。高蟾 华清宫诗:「何事金舆不再游,翠鬟丹脸岂胜愁。」
《國語辭典》:平头(平頭)  拼音:píng tóu
1.一种短发发型,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上端头发稍长齐平。
2.仆隶所戴的头巾,引申作奴仆。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西湖二集》卷一一:「收拾了细软物件,带领了平头、锅边秀,一径而来。」
3.平凡的、一般的。《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
4.不带零头的整数。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也作「齐头」。
5.诗歌声律的「八病」之一,南朝梁沈约所倡。谓五言诗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如:「今日欢宴会,欢乐难句陈。」今、欢同属平声调,目、乐同属入声调。
《漢語大詞典》:平头小样巾(平頭小樣巾)
头巾名。新唐书·车服志:“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於庶人。”
《國語辭典》:平头奴子(平頭奴子)  拼音:píng tóu nú zǐ
称古代头戴平头巾的奴仆。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唐。李白〈梁园吟〉:「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漢語大詞典》:髻鬟
古时妇女发式。将头发环曲束于顶。 唐 孟浩然 《美人分香》诗:“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 元 文信 《西湖竹枝词》:“南北两峯船里看,却比阿儂双髻鬟。”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为陈其年题照》词:“曲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
《國語辭典》:蝉鬓(蟬鬢)  拼音:chán bìn
梳理成如蝉翼般缥缈动人的妇女的两鬓。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杂注》:「魏文帝宫人有绝所宠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渺如蝉翼,故曰蝉鬓。」南朝梁。元帝〈登颜园故阁〉诗:「妆成里蝉鬓,笑罢敛娥眉。」
《漢語大詞典》:丱角
(1).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 清 赵翼 《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 茅盾 《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
(2).指童年或少年时期。 唐 方干 《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 宋 王安石 《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 元 姚文奂 《竹枝词》:“家住 西湖 第四桥,自从丱角学吹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五:“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3).指童仆。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郤随役,用二丱角扶掖上山。”
《漢語大詞典》:灵蛇(靈蛇)
(1).神异的蛇,有灵应的蛇。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汉 王逸 注:“山海经云:南方有灵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赤豹文貍备其用,灵蛇玉虺记其奇。”
(2).指传说中衔珠报答 隋侯 的蛇。 南朝 梁 沈约 《梁鞞舞歌·明之君四》:“灵蛇及瑞羽,分素復衔丹。” 唐 薛能 《怀汾上旧居》诗:“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 唐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诗:“珠生驪龙頷,或生灵蛇口。”参见“ 灵蛇珠 ”。
(3).指灵蛇之珠。珍奇的宝物。比喻胸中藏有锦绣文才的人。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龙文已远,轻图剸兕之功;鱼目滥持,自拟灵虵之色。”
(4).比喻美好的文才或文章。晋书·文苑传序:“ 西都 贾 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高谈辩飞兔,摛藻握灵蛇。” 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他只为胸藏啸虎,手握灵蛇,岂肯老死田间牖。”
(5).敬称妇女所怀之胎。 宋 晁补之 《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 瑶池 。”参见“ 珠胎 ”。
(6).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再和阮亭韵》词:“粧成谁见灵蛇样,分咐与百花閒赏。” 清 叶舒崇 《浣溪沙·孤山别墅有感》词:“生小画眉分细茧,近来綰髻学灵蛇。”参见“ 灵蛇髻 ”。
《漢語大詞典》:灵蛇珠(靈蛇珠)
相传 春秋 时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后以“灵蛇珠”喻绵绣文才。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祖德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清 黄宗羲 《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 荆山 之玉者,竟不异虫讙鸟聒,过耳已泯。”
《國語辭典》:珠胎  拼音:zhū tāi
蚌中尚未剖取的珠。《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唐。张说〈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诗:「合浦识珠胎,白发因愁改。」后比喻妇人怀孕。如:「珠胎暗结」。
《國語辭典》:灵蛇髻(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相传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创。其梳法是将头发挽起,束为一股或双股,再盘成如灵蛇般蟠曲扭转的发髻。如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即梳此发髻。
《漢語大詞典》:童丱
指童子;童年。丱,丱角,儿童发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旧唐书·崔祐甫传:“臣在童丱,即闻其説,信知古人以韦弦作戒,其益弘多。” 宋 司马光 《和钱君倚日本刀歌》:“其先 徐福 诈 秦 民,采药淹留童丱老。”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隐痛方童丱,严亲赴国仇。”
《漢語大詞典》:两髦(兩髦)
古代一种儿童发式,发分垂两边至眉,谓之“两髦”。《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毛 传:“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饰也。” 唐 王建 《宋氏五女》诗:“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宋 苏轼 《和陶答庞参军》之四:“丱妙侍侧,两髦丫分。”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吴公辞亲》:“老身 周 氏 ,幼适 吴 门,梦断两髦,已经廿载,教传孤息,不惮三迁。”
《國語辭典》:丫头(丫頭)  拼音:yā tou
1.古代女孩头上常梳丫形发髻,因而称女孩为「丫头」。如:「黄毛丫头」。唐。刘禹锡〈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2.婢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日前见歙县汪汝鸾家有个丫头,时常到溪边洗东西。」《红楼梦》第四回:「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
3.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或长辈对关系非常亲密的女孩的昵称。如:「丫头,爷爷奶奶很想你,有空回来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