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封人言君母
 
幸今有母可遗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隐公·传元年〉~57~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典故
人言我不如公

相关人物
王述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方正〉~324~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晋书》卷七十五〈王湛列传·(承子)王述〉~963~
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
《國語辭典》:人言  拼音:rén yán
1.人说话,表示意见。《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朕此器久已就,只怕人言,故未曾将用。」
2.时人的评论。《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3.砒石。因砒石出于信州,人言盖暗射信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金石部。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
《高级汉语词典》:人人言
人的评论
《国语辞典》:人言籍籍  拼音:rén yán jí jí
籍籍,纷扰杂乱的样子。人言籍籍指人们议论纷纷。《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夫人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毕珠也晓得人言籍籍,心上很想做出一桩重大之事给人家看看,就可以钳制人家的嘴了。」
《国语辞典》:人言凿凿(人言凿凿)  拼音:rén yán zuò zuò
凿凿,明确可信。人言凿凿指人们的传说好像有凭有据,明明白白。《糊涂世界》卷一一:「我不晓得是真是假,但是人言凿凿,谅非无因。」
《国语辞典》:没一事不可对人言(没一事不可对人言)  拼音:méi yī shì bù kě duì rén yán
清白坦诚,未尝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如:「他处事光明磊落,没一事不可对人言。」
《国语辞典》: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拼音:bù tīng lǎo rén yán,chī kuī zài yǎn qián
(谚语)不尊重、不听从有经验者的意见,往往会吃亏后悔。如:「他当初一意孤行,不听父母的劝告,现在果然应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句话。」也作「不听好人言,果有恓惶事」、「不听好人言,必有恓惶泪」。
《分类字锦》:从二人言(从二人言)
书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分类:卜筮
《分类字锦》:巧学人言(巧学人言)
裴夷直 鹦鹉诗 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分类:鹦鹉
《分类字锦》:能与人言(能与人言)
元中记千岁之龟能与人言
分类:
《國語辭典》:事无不可对人言(事無不可對人言)  拼音: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
所作所为没有什么事不能对别人说。语本《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比喻行事坦荡,光明磊落。
《國語辭典》:人言可畏  拼音:rén yán kě wèi
社会舆论力量很大,令人敬畏。语本《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今多指流言蜚语令人生畏。清。洪升《长生殿》第七出:「遂蒙天眷,勉尔承恩。圣意虽浓,人言可畏。」《活地狱》第三○回:「但是人言可畏,必定也要明明心。」
《國語辭典》:德音  拼音:dé yīn
1.美言、善言。《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2.好名声。《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3.来信。如:「倾奉德音」。
《國語辭典》:玉音  拼音:yù yīn
尊称对方的言词、训示或书信。《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