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周王不信苌弘语

相关人物
苌弘
 
周灵王


《拾遗记》卷三〈周灵王〉
时有苌弘,能招致神异……王乃疏苌弘而求正谏之士。时异方贡玉人、石镜……苌弘言于王曰:「圣德所招也。」故周人以苌弘幸媚而杀之,血流成石,或言成碧,不见其尸矣。

例句

周王不信长生话,空使苌弘碧泪垂。 曹唐 小游仙诗

《國語辭典》:不信  拼音:bù xìn
1.没有信用或失信。《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楚辞。屈原。九歌。湘君》:「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
2.不相信。《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红楼梦》第四九回:「香菱听了,心下不信,料著他们是哄自己的话,还只管问黛玉、宝钗等。」
3.佛教用语。为五十一种心理现象之一。指对业果、四谛、三宝不信受。
《国语辞典》:不信道  拼音:bù xìn dào
不相信。元。王实甫《破窑记》第四折:「世间人休把儒相弃,守寒窗终有峥嵘日,不信道到老受贫穷。须有个龙虎风云会。」
《國語辭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拼音:wú zhēng bù xìn
没有證据,不能使人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漢語大詞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郑玄 注:“徵,或为证。”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 夏 礼、 殷 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礼。”
《國語辭典》:言而不信  拼音:yán ér bù xìn
说话不讲信用。《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也,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淮南子。泰族》:「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也作「言而无信」。
《國語辭典》:言而无信(言而無信)  拼音:yán ér wú xìn
说话不讲信用。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教人道眼里有珍,你可休言而无信。」《警世通言。卷二三。乐小舍𢬵生觅偶》:「说犹未毕,只见乐和睁开双眼道:『岳翁休要言而无信!』跳起身来。」也作「言而不信」。
分類:信用
《国语辞典》:美言不信  拼音:měi yán bù xìn
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老子》第六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清。刘熙载〈艺概赋概〉:「若美言不信,玩物丧志,其赋亦不可已乎!」
《国语辞典》:赏罚不信(赏罚不信)  拼音:shǎng fá bù xìn
奖赏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管子。权修》:「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国语辞典》:不信任投票  拼音:bù xìn rèn tóu piào
国会反对内阁的政策,因而投票作不信任的表示,以迫阁揆去职的制度。
《国语辞典》:曾著卖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曾著卖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  拼音:céng zhāo mài táng jūn zǐ hǒng,rú jīn bù xìn kǒu tián rén
(谚语)比喻曾经吃亏上当,从此不再轻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语。《西游记》第七二回:「那些妖闻此言,魂飞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爷方便方便!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虽然吊在那里,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饶了我的性命,情愿贴些盘费,送你师父往西天去也。』八戒摇手道:『莫说这话!俗语说得好:「曾著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钯,各人走路!』」
《国语辞典》:赌不信(赌不信)  拼音:dǔ bù xìn
打赌时所说的话,就是我敢打赌的意思。《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赌不信,要是我没棉衣裳,他待中就推看不见了。」
《国语辞典》:不信任案  拼音:bù xìn rèn àn
责任内阁制中,国会为迫使内阁去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西元一八四一年,起源于英国。凡采取内阁制的国家,当国会反对内阁的政策时,即可提出不信任案,采行不信任投票。如果此案通过,内阁即须总辞,或由元首解散国会,重新改组,以诉诸选民公决。此乃反对党制衡执政党最有效的方法。
《韵府拾遗 黠韵》:不信者杀(不信者杀)
周礼秋官司约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國語辭典》:半信不信  拼音:bàn xìn bù xìn
疑惑不定的样子。如:「听他把这东西说得这么好,大夥都半信不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看见,又好笑,又好怪,半信不信的一带儿坐了。」
分類:全相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