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物  拼音:yī wù
1.一事或一事物。《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2.一类。《周礼。夏官。校人》:「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种。」
《漢語大詞典》:一物不成,两物见在(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谓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俱无损失。《水浒传》第十二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只恁地肯卖便收去了。不肯时,勉强不得。正是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國語辭典》:一物不知  拼音:yī wù bù zhī
对某一事物不了解,指知识尚有欠缺、不完备。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一物不知,实以为耻。」
分類:知识欠缺
《分类字锦》:一物二名
急就篇芜荑盐豉醯酢酱注醯酢亦一物二名也
分类:
《國語辭典》:一物降一物  拼音:yī wù xiáng yī wù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另一事物可以降服它。《西游记》第五一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但凭高见,选用天将,勿得迟疑误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看好个摆大架子的姑娘,好一班陪小心的强盗,这大概就叫作『财压奴婢,艺压当行』,又叫做『一物降一物』了。」也作「一物剋一物」、「一物一制」。
分類:专门制伏
《漢語大詞典》:一物克一物(一物尅一物)
见“ 一物降一物 ”。
《國語辭典》:一物降一物  拼音:yī wù xiáng yī wù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另一事物可以降服它。《西游记》第五一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但凭高见,选用天将,勿得迟疑误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看好个摆大架子的姑娘,好一班陪小心的强盗,这大概就叫作『财压奴婢,艺压当行』,又叫做『一物降一物』了。」也作「一物剋一物」、「一物一制」。
分類:专门制伏
《分类字锦》:一物三善
礼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惟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著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疏物犹事也
分类:青宫
《国语辞典》:空无一物(空无一物)  拼音:kōng wú yī wù
没有任何东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间是个古冢,内中空无一物,后有一孔,郎君可避在里头。」
分类:东西
《国语辞典》:一物剋一物  拼音:yī wù kè yī wù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另一事物可以剋制它。如:「俗话说:『一物剋一物』水一浇,火就熄了!」也作「一物降一物」、「一物一制」。
分类:何事
《国语辞典》:一物一制  拼音:yī wù yī zhì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能制约它的对象。《野叟曝言》第四六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著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也作「一物剋一物」、「一物降一物」。
《国语辞典》:一物一主  拼音:yī wù yī zhǔ
比喻每一事物必有所属。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将这一副全装披挂,并军器等物,于街市货卖。……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甚么人来。」
分类:所属
《國語辭典》:题诗(題詩)  拼音:tí shī
把所作的诗写在墙上、石上或器物上。唐。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漢語大詞典》:题句(題句)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访僧 红叶寺 ,题句 白云房 。”
(2).指题写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下·遐周阿环》《青琐》:“ 李遐周 有道术, 天宝 中作题句以兆 禄山 之乱,曰:‘ 燕 市人皆去, 函关 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记罗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移译序文和每图的题句的,也是 孟十还 君的劳作;题句大概依照译本,但有数处不同,现在也不改从一律;最末一图的题句,不见于第一部中。”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倘有,乞借给我一用,照出后即奉还,如能将图下的题句译示,尤感。”
《國語辭典》:题字(題字)  拼音:tí zì
1.在书画、器物上写字。一般具有纪念或标示作用。如:「同学们在毕业照背面题字留念。」唐。卢照邻〈悲昔游〉:「题字于扶风之柱,系马于骊山之松。」
2.书画、器物上的署名或题款。如:「这幅画上的题字娟秀脱俗。」宋。梅尧臣〈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漢語大詞典》:八面
(1).八张脸。 汉 焦赣 《易林·艮之颐》:“八面九口长舌。”
(2).一物的八面。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晋鼓皆两面。”
(3).八方。 唐 黄滔 《壶公山诗》:“八面峯峦秀,孤高可偶然。” 清 赵翼 《闲居读书作》诗之一:“吾曹才力弱,漫詡当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