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旗干(旗幹)
即旗竿。宋史·仪卫志三:“殿前司仗内金枪、银枪、旗干,易以漆饰。”参见“ 旗竿 ”。
分類:旗竿
《國語辭典》:旗竿  拼音:qí gān
悬旗的高竿。《三国演义》第七回:「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也作「旗杆」。
《漢語大詞典》:锦杠(錦杠)
旗竿。古时旗杠以锦包之,故称。鹖冠子·天则:“盖无锦杠悉动者,其要在一也。” 陆佃 解:“以锦韜杠,故谓之锦杠。尔雅曰:‘素锦韜江。’”
分類:旗竿
《漢語大詞典》:幢竿
旗竿。 唐 张祜 《热戏乐》诗:“热戏争心剧火烧,铜槌暗执不相饶。上皇失喜 寧王 笑,百尺幢竿果动摇。”
分類:旗竿
《國語辭典》:牙旗  拼音:yá qí
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故称为「牙旗」。《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宋。陆游 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國語辭典》:揭竿  拼音:jiē gān
竖竿、举竿。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國語辭典》:干旄  拼音:gān máo
1.古时用旄牛尾系在旗竿顶端的仪仗。《诗经。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2.《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干旄〉,美好善也。」或亦指美贵妇人之诗。首章二句为:「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漢語大詞典》:干旌(干旍)
干旌。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何寤青蝇飞於干旍,无极游於二垒,使股肱分为二体,背膂絶为异身!”
《漢語大詞典》:旌竿
亦作“ 旌干 ”。 旗竿。 唐 郑愔 《塞外》诗之三:“边声入鼓吹,霜气下旌竿。”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排仪仗,列旌干,疾忙到此设香案。”
分類:旗竿
《漢語大詞典》:百尺竿
(1).古代表演杂技用的长竿。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时教坊有 王大娘 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 瀛洲 、 方丈 ,令小儿持絳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輟。”
(2).高的旗竿。 唐 李商隐 《咏史》:“ 北湖 南埭 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漢語大詞典》:绥章(綏章)
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绥,通“ 緌 ”。《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 朱熹 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於旂竿之首,为表章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所画於旂,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旂文正相对也。”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见 郑玄 笺。
《國語辭典》:大牙  拼音:dà yá
1.臼齿。
2.大门牙。《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后来传到连举人耳朵,把个连举人的大牙几乎笑吊。」
《國語辭典》:牙旗  拼音:yá qí
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故称为「牙旗」。《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宋。陆游 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漢語大詞典》:朱竿
太常旗的红色旗竿。文选·扬雄〈羽猎赋〉:“靡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飞旗。” 李善 注:“朱竿,太常之竿也。周礼:日月为太常,王建太常。”
《漢語大詞典》:郅偈
旗竿矗立貌。汉书·扬雄传上:“腾清霄而軼浮景兮,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 颜师古 注:“郅偈,竿杠之状也。”
分類:旗竿矗立
《國語辭典》:望竿  拼音:wàng gān
悬挂酒旗的高竿。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开开这酒店,且挑起这望竿。」《水浒传》第二九回:「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挂著一个酒望子。」
分類:悬挂旗竿
《漢語大詞典》:牙竿
牙旗的旗竿。晋书·五行志上:“ 会稽王 世子 元显 将讨 桓玄 ,建牙竿于 扬州 南门,其东者难立,良久乃正。”
分類:牙旗旗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