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分类词汇 4
《國語辭典》:警备(警備)  拼音:jǐng bèi
1.警戒守备。《汉书。卷七○。陈汤传》:「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也作「警守」。
2.军警机关基于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意外灾害事变等,所施行的警戒防备。
《漢語大詞典》:儆备(儆備)
警戒防备。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 ,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后汉书·西羌传:“又数遣使驛通动静,使塞外 羌夷 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尹子奇 益兵围 睢阳 益急, 张巡 於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 巡 乃寝兵絶鼓。”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王素稔 忠贤 恶,深自儆备,其党自危。”
《漢語大詞典》:备戒(備戒)
(1).儆诫。礼记·乐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郑玄 注:“备戒,击鼓警众。”《孔子家语·辩乐》作“备诫”。
(2).戒备;警戒防备。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备戒不虞,绸繆未雨。”
《漢語大詞典》:诫防(誡防)
警戒防备。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此条中多説上落及宣漏诸事,全是欲严相诫防,恐脱言説,便致谴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