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惜死
(1).珍惜生命,不轻于死。吕氏春秋·长利:“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陈奇猷 校释:“惜死,係一专词,义谓爱惜其死,即不作无谓牺牲。”
(2).犹怕死。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子卿 视 陵 ,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新唐书·姚崇传:“臣非惜死,恐不益王。”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 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国语辞典》:怯死  拼音:què sǐ
怕死。《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
分类:怕死
《國語辭典》:敢死  拼音:gǎn sǐ
勇敢而不怕死。《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
《漢語大詞典》:轻死(輕死)
以死事为轻,不怕死。老子:“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管子·法法:“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情势》:“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
《漢語大詞典》:怕死
害怕死亡。例如:一个怕死的人。
《漢語大詞典》:死将(死將)
(1).阵亡的将领。六韬·练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愤之士。”
(2).猛勇而不怕死的将领。宋书·殷孝祖传:“军中人相谓曰:‘ 殷 统军可谓死将矣。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善射者十手攒射,欲不毙,得乎?’”
《漢語大詞典》:忘命
不怕死;竭尽全力。《后汉书·郎顗传》:“稟性愚愨,不识忌讳,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韩少功 《飞上蓝天》:“如今软的怕硬的,硬的怕忘命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八:“全社的男子,不论老少,也都忘命地干了。”
《国语辞典》:敢死军(敢死军)  拼音:gǎn sǐ jūn
不怕死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贼势浩大。」
《國語辭典》:畏死贪生(畏死貪生)  拼音:wèi sǐ tān shēng
贪恋生命而害怕死亡。如:「像你这样畏死贪生,怎能成就大事业呢?」明。陆采《明珠记》第三一出:「古人然诺处,重丘山,我怎肯畏死贪生不向前。」也作「贪生怕死」。
《國語辭典》:贪生畏死(貪生畏死)  拼音:tān shēng wèi sǐ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封神演义》第七一回:「弟子不得已纳降,不过救此一郡生灵耳,岂是贪生畏死之故。」也作「贪生怕死」。
《国语辞典》:死不足惜  拼音:sǐ bù zú xí
1.即使死了也不以为可惜。表示不怕死。《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汝诱吾至此,我一身死不足惜,吾主兵到,汝君臣国亡身死,只在早晚,教你悔之无及!」
2.死了也不会令人感到可惜。如:「他这人坏事做尽,真是死不足惜!」
《国语辞典》:甘死如饴(甘死如饴)  拼音:gān sǐ rú yí
形容从容就死、不怕死。《清史稿。卷三一一。任举传》:「举忠愤激发,甘死如饴,而朕以小丑跳梁,用良臣于危地,思之深恻!」
《国语辞典》: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拼音:mín bù wèi sǐ,nài hé yǐ sǐ jù zhī
人民不怕死,为何还要用死来威吓他们?用以表示对虐政所提出的警告。当人民生活困厄,生不如死时,虽有严刑峻法,也无法对人民产生制约的力量。《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国语辞典》:延颈待刃(延颈待刃)  拼音:yán jǐng dài rèn
伸长脖子等待刀子砍下来。形容不怕死的情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自然死在目下,只消延项待刃,还有甚别话说的来?」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疑冢
传说 曹操 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 漳河 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疑冢》:“ 曹操 疑冢七十二,在 漳河 上。 宋 俞应符 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絶 汉 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餘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亦诗之斧鉞也。” 宋 范成大 有《七十二冢》诗,自注曰:“在 讲武城 外, 曹操 疑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