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镜(明鏡)  拼音:míng jìng
1.清明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莫窥形于生铁,而窥形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比喻见解清晰。《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水浒传》第八回:「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小人虽是粗卤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
3.形容人的明晓。如:「别看他状似痴呆,心却像明镜一般清明。」
《國語辭典》:明镜高悬(明鏡高懸)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呀,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三侠五义》第八四回:「望乞众位大人明镜高悬,细细详查是幸。」也作「高抬明镜」、「秦庭朗镜」、「秦镜高悬」。
《漢語大詞典》:玉镜(玉鏡)
(1).玉磨成的镜子。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白虎橦,自製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鈿。”
(2).比喻清明之道。《尚书帝命验》:“ 桀 央玉镜,用其噬虎。” 郑玄 注:“玉镜喻清明之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奉请上开讲启》:“玉镜宸居,金轮驭世。”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 秦帝 沦玉镜, 留侯 降氛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今年既是 欧阳修 主考,此人玉镜高悬,冰壶朗照,二子定为首荐,诸君亦合同登。”
(3).比喻明月。 唐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宋 杨万里 《月夜观雪》诗:“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掛青天。”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阑干露湿人犹凭,贪看玉镜。”红楼梦第四八回:“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掛冰盘。”
(4).比喻明静的水面。 唐 李白 《陪族叔晔游洞庭湖》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杨万里 《池亭》诗:“揩磨一玉镜,上下两青天。”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金屏匝地轴,玉镜开天容。”
(5).指婚娶的聘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这分明,是 温 家勾凤引鸞的玉镜。”《群音类选·玉丸记·病起成亲》:“追往昔玉镜亲收,喜今日东牀堪选。”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词》诗之十一:“却教惭愧 朱 陈 好,玉镜 温郎 第二流。”参见“ 玉镜臺 ”。
《國語辭典》:玉镜台(玉鏡臺)  拼音: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唐。杨烱〈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2.晋温峤北征刘聪,得玉镜台,用以聘从姑刘氏之女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迎娶美女的聘礼。《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温郎玉镜台。」
《國語辭典》:镜台(鏡臺)  拼音:jìng tái
1.妇女的梳妆台。《儒林外史》第五三回:「窗子前,花梨桌上安著镜台,墙上悬著一幅陈眉公的画。」
2.显微镜的镜筒下方所装置的有孔平台,其上可放置欲观察的微小物体。
《漢語大詞典》:镜面(鏡面)
(1).镜子的表面。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唐 罗隐 《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浄,地似人心总不平。”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砚辩:“久用则锋乏,光如镜面,不堪用。”
(2).即鐴。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鐴,犁耳也……形不一。耕水田:曰瓦缴,曰高脚;耕陆田:曰镜面,曰碗口。随地所宜制也。”
(3). 湖南 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一:“你看他说了好多情况!酒后吐真言,一瓶老镜面,没有白费吧?”
《漢語大詞典》:镜光(鏡光)
(1).镜子的光。借指镜。 清 黄遵宪 《山歌》:“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
(2).明亮的光。 唐 刘长卿 《水西渡》诗:“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 唐 许浑 《重游飞泉观》诗:“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 唐 广宣 《驾幸普济寺应制》诗:“寺压山河天宇静,楼悬日月镜光新。”
分類:明亮镜子
《國語辭典》:香奁(香奩)  拼音:xiāng lián
妇女的化妆箱。唐。薛能〈送浙东王大夫〉诗:「香奁扃凤诏,朱篆动龙坑。」
《漢語大詞典》:妆镜(粧鏡)
亦作“糚镜”。 化妆用的镜子。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歌屏朝掩翠,糚镜晚窥红。”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粧镜也。” 南唐 李璟 《应天长》词:“一钩初月临粧镜,蝉鬢凤釵慵不整。”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斜谷 云深起画楼, 散关 月落开粧镜。”
《國語辭典》:明鉴(明鑑)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新唐书。卷一二二。列传。魏元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2.明察、识见高远。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3.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國語辭典》:明鉴(明鑒)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
2.喻见解清晰,见识高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孙楚〈雁门太守牵招碑〉:「明鉴达于世变,弓毅足以致远。」
3.往事的成败,可为今日取法或借镜者。《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逝习之权,复相扇结。」
4.常用的提称语,请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语或书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鉴,他们已动了众,卑职一人怎么说得过他?」
《國語辭典》:衡鉴(衡鑑)  拼音:héng jiàn
1.秤子和镜子。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准绳。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鉴也。衡鉴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
2.评估、鉴定。《十国春秋。卷三一。南唐。伍乔传》:「无何,覆考榜出,乔得第一,洎贞观次之,时称主司精衡鉴焉。」
《漢語大詞典》:青铜镜(青銅鏡)
青铜制作的镜子。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貽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髮多。”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后堂憎杀青铜镜,怕照见云鬟未整。”
《漢語大詞典》:镜花(鏡花)
亦作“ 镜华 ”。 指菱花镜。常美称镜子。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诗:“日光釵燄动,窗影镜花摇。” 倪璠 注:“《飞燕外传》有七出菱花镜一奩,故云镜花。” 唐杨濬《送刘散员》诗:“镜华当牖照,鉤影隔帘生。” 宋 张先 《碧牡丹》词:“镜华翳,閒照孤鸞戏。”
《漢語大詞典》:镜照(鏡照)
(1).鉴察;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夫人主之所以镜照者,诸侯之士徒也,今诸侯之士徒,皆私门之党也。”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执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
(2).用镜子照。 明 张鼐 《瀛州亭赋》:“希希夷夷,雅雅鱼鱼,其观世也,类镜照之不疲。”
《國語辭典》:镜匣(鏡匣)  拼音:jìng xiá
妇女梳妆的用具。三国魏。徐干〈〉诗:「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容?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也称为「镜奁」、「镜箱」。
《漢語大詞典》:镜浦(鏡浦)
像镜子一样清澈的水面。 元 杨维桢 《米菱曲》:“鸳鸯飞镜浦,鸂鶒睡银沙。”
《漢語大詞典》:鹊影(鵲影)
(1).乌鹊的身影。 唐 许浑 《宿松江驿却寄苏州一二同志》诗:“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叶溼萤光。” 宋 陆游 《南堂与儿辈夜坐》诗:“鹊影绕枝栖未稳,荷盘擎露重相扶。”
(2).忠于爱情的飞鹊,传说中为半只镜子所化。 唐 姚合 《咏镜》:“孤光常见鸞踪在,分处还因鹊影迴。” 唐 皇甫湜 《山鸡舞镜赋》:“视月中兔形自隐,窥臺上鹊影慙陈。”参见“ 鹊镜 ”。
《漢語大詞典》:鹊镜(鵲鏡)
指背面铸有鹊形的铜镜。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鹊镜临春,妍媸自远。” 唐 何据 《琥珀拾芥赋》:“云发彩於虹玉,竹乘阴於鹊镜。” 清 李调元 《天池》诗:“忽见虹桥天半跨,恍如鹊镜月中窥。”
分類:背面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