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修饬(修飭)
(1).行为端正不违礼义,或谨严不逾规矩。北史·羊烈传:“ 烈 家传素业,闺门修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其辞艺可称履行修飭者,不可胜数。” 清 恽敬 《袁州府训导李君墓志铭》:“君文辞修飭,其行事造次必以礼。”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飭,无貽后悔也。”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性醇厚,与物无竞,既举孝廉,尤自修飭。”
(3).整治;整修。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 师道 因得於城上修飭备御之具,敌屡进攻皆却。”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自古据有 河 西,修飭武备,覊縻羗戎之法,惟本朝最为精密。” 清 姚鼐 《方正学祠重修建记》:“ 明 万历 时, 南京 士大夫始建正学祠於其墓前,至国朝数经修飭,今祠宇又已久敝矣。”
(4).修改润饰。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国初名集,所见甚尠,就中可指数者: 侯朝宗 随人俯仰,致近俳优, 刘才甫 极力修飭,略无菁华。”
《漢語大詞典》:放逸
(1).放纵逸乐。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 王锡振 《〈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於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2).豪放不羁。南史·张充传:“言论放逸,一坐尽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疎远,且多警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
(3).离散;失散。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世统数更,史事放逸。”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 东汉 以降,记载日益繁,而放逸磨灭,不可胜计。”
(4).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唐 白居易 《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國語辭典》:矩矱  拼音:jǔ huò
1.本指画直角或方形的曲尺。比喻规矩法度。《楚辞。屈原。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汉。严忌〈哀时命〉:「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唐。」
2.作为典范、法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國語辭典》:律度  拼音:lǜ dù
律法、法度。《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国语辞典》:踰矩  拼音:yú jǔ
超越常规,不守规矩。《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國語辭典》:矩步  拼音:jǔ bù
走路的步伐端正规矩。比喻言行举止皆合乎礼仪规范,一丝不苟。《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漢語大詞典》:仪矩(儀矩)
仪法规矩。 秦 李斯 《碣石刻石》:“羣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甘沉陨而重辱,有节士之仪矩。”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释俗:“ 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清 恽敬 《与纫之论文书》:“吾宗之能学者不数人,能学而行復有仪矩者益不数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剪辫,却并非因为我是 越 人, 越 在古昔,‘断发文身’,今将效之,以见先民仪矩,也毫不含有革命性。”
《国语辞典》:不乖  拼音:bù guāi
不听话、不守规矩。如:「传统思维常主观地将不盲目服从的孩子视为不乖,但现今的父母多半能够更为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言行表现。」
《國語辭典》:绳尺(繩尺)  拼音:shéng chǐ
工匠取直、丈量的工具。比喻法度。《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
《漢語大詞典》:体正(體正)
礼仪规矩。体,通“ 礼 ”。世说新语·德行“ 郗公 值 永嘉 丧乱”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郗鉴别传》:“少有体正,躭思经籍,以儒雅著名。”
《漢語大詞典》:矩度
(1).泛指计量长度和角度的用具。 宋 陆游 《建宁府尊胜院佛殿记》:“ 怀素 坐裂瓦折桷腐柱頽垣之间,召工人持矩度,谋增大其旧。”
(2).规矩法度。宋史·理宗纪一:“出入殿庭,矩度有常。”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书》:“大概谓 钦甫 经学多超悟,文字未能卓然得古人矩度耳。” 清 黄宗羲 《张仁庵古本大学说序》:“立身制行,粹然儒者之矩度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离骚》﹞较之于,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漢語大詞典》:法正
(1).法政;法制。荀子·性恶:“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杨柳桥 诂:“法正,犹法政也。”荀子·性恶:“凡 禹 之所以为 禹 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
(2).礼法规矩。《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高柴 ﹞为人篤孝而有法正。”
《國語辭典》:跅弛  拼音:tuò shǐ
放荡不检点。《汉书。卷六。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分類:放荡规矩
《國語辭典》:定律  拼音:dìng lǜ
1.一定的规则。宋。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诗:「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
2.制定法则。《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
3.在一定的条件下,说明现象的程序或关系,数学中有时用公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