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烧火(燒火)  拼音:shāo huǒ
燃火、生火。如:「烧火煮饭」、「那些报纸都烧火了!」
《漢語大詞典》:木气(木氣)
(1).金、木、水、火、土五气之一。吕氏春秋·名类:“及 禹 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禹 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汉书·天文志:“岁星曰东方春木,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亏貌失,逆春令,伤木气,罚见岁星。”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水官夸杰黠,木气怯肧胎。”
(2).指肝气。中医学本五行说认为肝属木。红楼梦第八三回:“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
(3).指木煤气。气体燃料的一种。木材干馏时所生成的一种副产物。主要成分是氢、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用作燃料或供照明。
《漢語大詞典》:鱼膏(魚膏)
鱼脂;鱼油。旧时常用以作灯火燃料。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 宋 徐铉 稽神录·庐山卖油者:“汝子恒以鱼膏杂油中,以图厚利;且庙中斋醮,常用其油,腥气薰蒸,灵仙不降,其震死宜矣。” 清 徐夔 《观秦丞相李斯邹峄山碑》诗:“鱼膏灯灭银雁飞,荒陵火入化宝衣。”
《國語辭典》:给养(給養)  拼音:jǐ yǎng
1.供养。《易经。井卦。彖曰》「井养而不穷也」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井养而不穷者,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已也。」
2.供应军事人员与牲畜食用之粮食及饲料。
《漢語大詞典》:养火(養火)
谓不断供给燃料,使燃烧之火保持不灭。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时炼丹》:“ 章圣 ( 宋真宗 )时,炼丹一炉,在翰林司金丹阁,日供炭五觔,至 熙宁 元年,犹养火不絶。”
《國語辭典》:烟幕(煙幕)  拼音:yān mù
1.形容烟雾非常浓厚。如:「你看那边烟幕瀰漫,可能发生火灾了!」
2.比喻隐藏真相的言语或行为。如:「这话可信吗?我看八成是他伪装放出的烟幕吧!」
《國語辭典》:籸盆  拼音:shēn pén
中国传统岁时民俗。旧俗于除夕祭祀先祖及百神时,焚烧松柴以送神的火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籸盆照耀,有同白日。」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京尹幕次,例占市西坊繁闹之地,蕡烛籸盆,照耀如昼。」也作「糁盆」。
《國語辭典》:柴草  拼音:chái cǎo
可当燃料的柴薪、乾草等。《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火燄甚盛,城上堆下柴草,遍地都是火。」《红楼梦》第三九回:「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
《國語辭典》:炼铁(煉鐵)  拼音:liàn tiě
将铁矿石、焦碳及石灰石装入炼铁炉中,加热至高温,使铁和矿石分离而得铁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五保
(1).古代户籍制度。百姓以五户为伍而相保,故名“五保”。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使之相保。”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读 欧公 《杜杞墓志》称 闽 俗贪嗇,有老而生子者,父兄多不举,虑分家产故也。 杜公 上书请立五保,俾民相察,有犯者置之法。”
(2). 宋 王安石 变法,于 熙宁 三年实行保甲制,十家相保,一人为长,相互检察;五保为一大保。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自祖宗已来,每有赦令,必曰凡欠官物,无侵欺盗用、及虽有侵盗而本家及五保人无家业者,并与除放。”参阅宋史·兵志六
(3).合作化后的农村,对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的人实行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以及儿童保教、老人死后保葬的制度,简称为“五保”。 张峻 《家乡夜曲》:“像他老那大年纪,又是独身汉,应该享受五保。”
《國語辭典》:木柴  拼音:mù chái
作燃料或引火用的小块木头。
《漢語大詞典》:干柴
用作燃料的干燥的树枝和木块。例如:能找到足够的干柴来点燃营火。
《漢語大詞典》:煤炉(煤爐)
以煤为燃料的炉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此刻一到冬天,那一个司事房里,没有一个煤炉。”
分類:燃料炉子
《漢語大詞典》:煤火
煤燃烧时的火焰。亦指作燃料的煤。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她把腊肉洗了放在煤火上,又另外烧了一笼柴火煮鸡肉,再跑出去看时辰。”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
《國語辭典》:底火  拼音:dǐ huǒ
1.增添燃料以前炉灶中原有的火,称为「底火」。
2.枪弹或炮弹底部的发火装置,是装著雷汞的铜帽,受撞针撞击时,就引起发射药的燃烧,称为「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