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消灭(消滅)  拼音:xiāo miè
消除毁灭。《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西游记》第三二回:「一身魔发难消灭,万种灾生不易除。」
《國語辭典》:胜朝(勝朝)  拼音:shèng cháo
后朝称被灭亡的前一朝代为「胜朝」。如:「胜朝旧事」、「胜朝遗老」。
《漢語大詞典》:胜国
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
《漢語大詞典》:销亡(銷亡)
(1).消失。庄子·天地:“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復情,此之谓混冥。” 汉武帝 《李夫人赋》:“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 退思 《广东人对于光复前途之责任》:“只见人口之销亡,不闻生计之充裕。”
(2).失败,灭亡。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宿寇遗孽,闇然销亡;四海九州,廓然清晏。”《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后人有诗嘆 刘表 曰:‘……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触蛮争战戈矛罢, 朔 蜀 销亡壁垒平。”
《漢語大詞典》:灭国(滅國)
已灭亡的国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分類:灭亡国家
《漢語大詞典》:垂亡
接近灭亡。 明 刘基 《赠医学录江仲谦序》:“ 魏公子 救 邯郸 於垂亡,而却不受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亢篇上:“ 起 以百战之威,挟 秦国 之众,乘 长平 之势,蹙垂亡之 赵 ,一围而不能举,再命而不肯行,三迫而甘伏 杜邮 之剑。”
分類:接近灭亡
《漢語大詞典》:侮亡
指打击、施压力于已有灭亡征象的国家。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孔 传:“弱则兼之,闇则攻之,乱则取之,有亡形则侮之。”《旧唐书·武宗纪》:“夫天之所废,难施继絶之恩;人之所弃,当用侮亡之道。” 宋 王安石 《敕牓交趾》:“天示助顺,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咸怀敌愾之气。”
《漢語大詞典》:无讳(無諱)
(1).没有顾忌;没有隐讳。后汉书·陈忠传:“如其管穴,妄有讥刺,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使太中大夫 郑泉 聘 刘备 于 白帝 ,始復通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今值朝廷上下无讳,实恃洪恩,不畏龙鳞。”晋书·范宁传:“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2).不讳。指灭亡。 严复 《原强》:“其间递嬗,要不过一姓之废兴,而人民则犹此人民,声教则犹古声教,是则即今无讳,损益可知。”
《漢語大詞典》:破国(破國)
(1).已灭亡的国家。史记·天官书:“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寳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
(2).击破敌国;消灭敌国。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曹操 注:“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破国平戎昔未闻,鸣笳叠鼓拥回军。”
《漢語大詞典》:焦烂(焦爛)
(1).烧焦而糜烂。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2).形容残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3).崩溃灭亡。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一本作“燋烂。”
(4).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國語辭典》:死路  拼音:sǐ lù
1.不能通行的路。《老残游记》第八回:「可了不得!我们走差了路,走到死路上了。」
2.比喻步上毁灭之途。《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可晓得你家里的父母,还在那里等你们显亲扬名哩!为甚只顾走到死路上去?」
《國語辭典》:濒危(瀕危)  拼音:bīn wéi
接近危险的境地。如:「由于祖父病重濒危,医生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鬼哭》:「贵阳太守某公之母,病濒危,亲戚邻里来候问者,皆设酒肴于厅上款之。」
《漢語大詞典》:破亡
破败灭亡。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史记·田单列传:“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 桀 为暴也。” 宋 范成大 《读〈唐太宗纪〉》诗之三:“就令昆季尸神器,未必 唐 家便破亡。”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如此者二十年,将卑兵寡,寇氛日炽, 归 人乃欲请於朝,復设参将,而破亡不可待矣。”
《國語辭典》:覆灭(覆滅)  拼音:fù miè
灭亡。《文选。陆机。五等论》:「覆灭之祸,岂在曩日?」
《國語辭典》:因国(因國)  拼音:yīn guó
1.已灭亡的前代国家,因其地为今国所承袭,故称为「因国」。《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
2.可倚为内应的国家。《谷梁传。庄公三十年》:「桓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
《國語辭典》:末日  拼音:mò rì
基督教称世界最后灭亡的一天。一般泛指生命结束或灭亡的日子。如:「假使国际之间,不能禁止核试;一旦发生核子战争,那将是人类的末日。」
《漢語大詞典》:末日审判(末日審判)
又称最后审判。基督教谓 耶稣 将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 毛泽东 《论持久战》四:“‘我们胜了, 日 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 平型关 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 台儿庄 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