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黄明(黃明)  拼音:huáng míng
1.清明的次日。
2.一种墨。宋。晁贯之《墨经。松》:「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明不足而紫者,曰紫松品,惟中上……明不及而黄者,曰黄明松品,惟中下。」
《漢語大詞典》:澄一
亦作“ 澄壹 ”。 澄清统一;清明一致。《南齐书·顾宪之传》:“四海之大,黎庶之众,心用参差,难卒澄一。”新唐书·诸葛爽传:“ 爽 虽兴庸厮,善吏治,法令澄壹,人无愁咨。”
《漢語大詞典》:贞期(貞期)
(1).政治清明的时代。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赞:“琛宝可怀,贞期难对。” 李贤 注:“琛宝喻道德也,贞期谓明时也。”
(2).犹贞节。晋书·列女传论:“夫繁霜降节,彰劲心於后凋;横流在辰,表贞期於上德。”
(3).准时。 唐 司空图 《寿星述》:“自昔贞期不爽,逸轨难留。”
《國語辭典》:清湛  拼音:qīng zhàn
清澄明湛。唐。王勃 梓潼南江泛舟序:「梓潼县令韦君,以清湛幽凝,镇流靖俗,境内无事。」
《漢語大詞典》:清柔
清明温和。 宋 陆游 《春晴出游》诗:“今晨忽良已,风日亦清柔。”
分類:清明温和
《漢語大詞典》:佛多
古代官宦人家于清明上坟时,焚烧纸钱制成的旗旛、伞盖,此种祭礼谓之“佛多”。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世族之祭扫者,於祭品之外,以五色纸钱製成幡盖,陈於墓左。祭毕,子孙亲执于墓门之外而焚之,谓之‘佛多’。民间无用者。”
《漢語大詞典》:颁首(頒首)
(1).头大貌。 汉 刘桢《鲁都赋》:“颁首莘尾,丰颅重断。”
(2).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郑玄 笺:“鱼之依水草,犹人之依明王也。”后因以“颁首”称颂长官清明。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波而动之则忧,頳尾之刺作焉;徐而清之则安,颁首之颂兴焉。”
《国语辞典》:更故  拼音:gēng gù
更动、变革。元。刘时中〈端正好。既官府甚清明套。耍孩儿十二煞〉:「设制久无更故,民如按堵,法比通衢。」
《漢語大詞典》:节祠(節祠)
在清明等节日致祭。 宋 朱熹 《答窦文卿书》:“ 熹 家则废四时正祭,而犹存节祠,只有深衣凉衫之属,亦以义起,无正礼可考也。节祠见 韩魏公 祭式。”
《国语辞典》:化世  拼音:huà shì
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汉。仲长统《昌言上。理乱篇》:「夫乱世长而化世短。乱世则小人贵宠,君子困贱。」
《國語辭典》:明澈  拼音:míng chè
明亮而清澈。如:「那湖水明澈如镜,映照著湖边的山色。」
《漢語大詞典》:清教
(1).使教化清明。《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
(2).高明的教诲。对人的意见的尊称。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拂珊图:“题奉 秋畦老先生 清教。”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然而我们同领事同行,同住在一车上,谈及 中 俄 外交,所聆诸位领事的清教,又是‘纯粹的 中国 式答案’。”
《漢語大詞典》:清当(清當)
(1).清雅精当。三国志·魏志·袁涣传“﹝ 侃 ﹞歷位郡守尚书” 裴松之 注引《袁氏世纪》:“ 侃 字 公然 ,论议清当,柔而不犯,善与人交。”
(2).清明公正。世说新语·言语“ 嵇中散 语 赵景真 ” 刘孝标 注引 晋 嵇绍 《赵至叙》:“ 孟元基 辟为 辽东 从事,在郡断九狱,见称清当。”
《國語辭典》:襦裤歌(襦褲歌)  拼音:rú kù gē
汉代廉范任蜀郡太守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因此人们作「襦裤歌」颂扬他。典出《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后用以表彰政治清廉,百姓富庶。
《漢語大詞典》:昭旦
(1).清明的日子。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眷是遐陬,遘此昭旦。”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荧惑散为昭旦、蚩尤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