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罹兵
遭受战乱。 清 曾国藩 《复鲍春霖书》:“今 秦 人罹兵业已两月,自不免有抱怨之词。”
分類:遭受战乱
《漢語大詞典》:烽警
报警的烽火,亦借指战乱。 南朝 梁 任孝恭 《答魏初和移文》:“輒勒缘边境屯戍,各息烽警。旌旗昼卷,刁斗夜停。”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臣解秩时实无烽警。” 清 姚莹 《游揽山记》:“及来 广州 ,值海盗内躪,烽警日闻,足不出者一年。”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宁乱(寧亂)
平息灾祸战乱。国语·周语下:“自 后稷 以来寧乱,及 文 、 武 、 成 、 康 ,而仅克安民。”《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棋跱,豺狼闚望,克敌寧乱,非众不济。” 唐 苏颋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圣期在寧乱,士马兴 太原 。”
《漢語大詞典》:氛秽(氛穢)
邪恶肮脏之气。比喻战乱。晋书·姚兴载记上:“然后振王威以扫不庭,迴天波以荡氛秽。”北史·崔光传:“ 世祖 雄才叡略,阐曜威灵,农战兼修,扫清氛秽。”
《漢語大詞典》:避秦客
指隐士或躲避战乱的人。 元 邓文原 《赵干〈春山曲嵨图〉》诗:“往来岂是避 秦 客,理乱不闻度岁华。” 清 黄景仁 《杂咏》:“ 渊明 有心人,归拟避 秦 客。”
《漢語大詞典》:小兵
(1).小规模的战乱。吕氏春秋·孟冬:“小兵时起,土地侵削。”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此占郡内当有小兵,然不为害。”
(2).军队里的兵。 茅盾 《子夜》二:“我的职业是医生,在我看来,小兵身上的伤和军长身上的伤根本就没有什么两样。”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他说他是一个老军人,从小兵升到排长。”
《國語辭典》:创伤(創傷)  拼音:chuāng shāng
1.由刀、枪等锋利物品损伤皮肤或其他组织而造成的伤害。
2.因遭受打击或外力影响而造成对身心的伤害。如:「他试图再努力肯定自己,以抚平失败的创伤。」
《國語辭典》:侨置(僑置)  拼音:qiáo zhì
将甲地的地名移用到乙地。六朝时南北分裂,多侨置诸州,以自誇大,如以会稽为东阳、京口为南徐等是。
《漢語大詞典》:恤礼(恤禮)
春秋 时,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他国遣使表示慰问,谓之“恤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 贾公彦 疏:“云哀之者,既不损财物,当遣使往諮问安不而已。”
《漢語大詞典》:树兵(樹兵)
犹言引起战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天下共苦战鬭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復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寧息,岂不难哉!’”
分類:战乱
《漢語大詞典》:离流(離流)
流离,因灾荒战乱流转离散。鹖冠子·道端:“遇人暴骄,万民离流。”
《漢語大詞典》:边甲(邊甲)
代称边境战乱。 唐玄宗 《封李过折北平郡王制》:“使鸟窜之众,復为戎人,鹰扬之师,且息边甲。”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委卿良图,用息边甲。”
分類:边境战乱
《漢語大詞典》:避迁(避遷)
谓逃避战乱而迁居。金史·白撒传:“时在城诸军不满四万,京城周百二十里,人守一乳口尚不能徧,故议避迁之民充军。”
《漢語大詞典》:侨流(僑流)
东晋 南北朝 时,北人避战乱而流亡南渡,称为侨流。宋书·谢晦传:“ 义熙 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 晦 分判 扬 、 豫 民户,以平允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