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望意
迎合在上者的意旨。《魏书·李彪传》:“昔 光武 议为太子置傅,以问其羣臣,羣臣望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 新阳侯 阴就 可。”
分類:迎合意旨
《漢語大詞典》:文旨
(1).文章的意旨。宋书·王僧达传:“顷之,上表解职……文旨抑扬,詔付门下。” 章炳麟 《辨诗》:“故自《虞箴》既显, 扬雄 、 崔駰 、 胡广 为官箴,气体文旨,皆弗能与《虞箴》异。”
(2).法令条文的旨意。《宋书·孔灵符传》:“罚有从轻,盖疑失善,求之文旨,非此之谓。”
《漢語大詞典》:妙说(妙説)
意旨精微的言论。《魏书·常景传》:“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説。”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一:“緑帙啟真词,丹经流妙説。”
《漢語大詞典》:王旨
宋 称王子的意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本朝君相曰圣旨、钧旨,太守而下曰台旨,又其次曰裁旨,初不敢指名其人。独王子无所称,乃曰王旨。”
《國語辭典》:传红(傳紅)  拼音:chuán hóng
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的订婚仪式,男女双方互相交换庚帖和礼品。《通俗常言疏證。妇女。传红》引《金陵杂志》:「传红,俗谓之下定,男宅婚既合,由双冰人封致女宅,女家用泥金红全柬、书年庚八字,交冰人,俗称大宾送男宅,男宅则报以金、银、茶、果等物。」
《漢語大詞典》:雅旨
雅正的意旨。亦用为敬词。 南朝 梁 沈约 《〈武帝集〉序》:“究淹中之雅旨,尽曲臺之奥义。”旧唐书·儒学传赞:“儒道玄机,圣人雅旨。”
《漢語大詞典》:希意
谓迎合他人意旨。庄子·渔父:“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新唐书·王纬传:“ 泌 见恶於 元载 , 嗣恭 希意欲杀之, 纬 护解,仅免。” 宋 叶适 《司农占公墓铭》:“时边事方旦暮急,而公已病,犹恳恳调护兵民,杜塞希意迎和者。”
《漢語大詞典》:神衷
神明的内心。旧时常用以称颂帝王的意旨。 南朝 梁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园讲颂启》:“从容雅论,实会神衷。”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入对则言圣旨神衷,出论则云谁敢逆耳。” 北齐 袁奭 《从驾游山》诗:“天游响仙蹕,春望动神衷。”
《漢語大詞典》:高旨
用为指称对方的意旨的敬词。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慷慨遐踪,有愧高旨。”《晋书·温峤传》:“恐惑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於讨贼,此声难追。”《隋书·杨素传》:“高旨峻笔,有若天临;洪恩大泽,便同海运。”
分類:意旨敬词
《國語辭典》:设论(設論)  拼音:shè lùn
文体名。作者藉由拟设的问答以阐明意旨。如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等。
《漢語大詞典》:授指
授以意旨。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宣威授指,实寄宏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言官论人:“此又自有人授指,然亦不恕矣。”
分類:意旨
《漢語大詞典》:苕颖(苕穎)
(1).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唐 刘禹锡 《畬田作》诗:“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王闿运 《桂颂》序:“嗟此桂枝,依柯分命,独能苕颖不悴,飞馨流艳。”
(2).文选·陆机〈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絶致。” 吕向 注:“谓思得妙音,辞若苕草华发,颖禾秀竖,与众辞离絶,致於精理。”后因以“苕颖”比喻意旨文辞之精妙特出者,或特出之事物。 黄侃 《论学杂著·礼学略说》:“羣书之中,搴其苕颖,则 江氏 周礼疑义举要,融会 郑 注而参以新説。”
《漢語大詞典》:参微(參微)
领悟微妙的意旨。 清 程荩臣 《鸳鸯牒》:“﹝ 李弄玉 ﹞宜巧配 谢灵运 、 沈初明 ,以离合诸作,慧解参微,破其岑寂。”
《漢語大詞典》:传指(傳指)
传授的意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分類:传授意旨
《漢語大詞典》:驱众(驅衆)
谓使民众听从意旨。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驱众移民,不知决塞不可。”一本作“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