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涸溜
干枯的小水流。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彻底碧潭滋涸溜,压枝红艳照枯株。”
《漢語大詞典》:眢谷
干枯的溪谷。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奇松怪石为樵苏,童山眢谷亡嶮巇。”
分類:干枯溪谷
《漢語大詞典》:槁箨(槁籜)
干枯的笋壳。 明 陈子龙 《应本序》:“然未有如近世之踳駮淫滥,言不顾行者,汗牛之文,同於槁籜,识者悼之。”
分類:干枯笋壳
《漢語大詞典》:稿面
(1).干枯的脸。稿,通“ 槁 ”。 宋 陆游 《雪夜小酌》:“引杯且作稿面红,脱帽不管衰鬢秃。”
(2).文稿的表面。常指字迹是否清楚,涂改多不多等。如:第二天他就送来了一篇稿子,稿面很整洁。
《漢語大詞典》:枯尸
干枯的尸骨。后汉书·郅恽传:“昔 文王 不忍露白骨……将军如何不师法 文王 ,而犯逆天地之禁,多伤人害物,虐及枯尸,取罪神明。”
分類:干枯尸骨
《漢語大詞典》:腊田
干枯的田。专指秋天缺少雨水时所耕之田。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氾胜之书》:“秋,无雨而耕,絶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参见“ 脯田 ”。
《漢語大詞典》:脯田
枯干的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齐民要术·耕田引 汉 《氾胜之书》:“秋,无雨而耕,絶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腊田皆伤。”
《漢語大詞典》:顽燥(頑燥)
质地粗劣干枯。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旧闻凤咮龙尾砚,至今人以为宝。然《苕溪渔隐》载:凤咮,乃 建州 凤凰山 ,土色膏腴,特宜植茶,石殊少,亦顽燥非材也。”
《國語辭典》:萎缩(萎縮)  拼音:wēi suō
1.因病变、机能减退而造成生物体衰弱。如:「肌肉萎缩症」。
2.衰退。如:「因大量资金外流,造成国内经济萎缩。」
《漢語大詞典》:窝窝瘪瘪(窩窩癟癟)
干枯消瘦的样子。 老舍 《断魂枪》:“谁也没有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
分類:干枯消瘦
《國語辭典》:丝瓜络(絲瓜絡)  拼音:sī guā lào
老的丝瓜内部形成的强韧纤维,可用以制药及洗濯拭垢之用。也称为「丝瓜筋」。
《漢語大詞典》:干血痨(乾血癆)
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歧路灯》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 小青梅 ,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國語辭典》:乾支剌  拼音:gān zhī là
1.乾枯。元。乔吉〈水仙子。纸糊锹轻〉曲:「纸糊锹轻吉列枉折尖,肉膘胶乾支剌有甚粘。」也作「乾茨腊」。
2.没有理由。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急的我心儿跳,好一似热油浇,为甚么乾支剌吐著舌头?」也作「乾茨腊」。
《漢語大詞典》:干腊(乾臘)
(1).干肉。
(2).犹枯竭。 黄远庸 《大势》之二:“若能统一国库,实行整理 中国银行 ,则金融与财政交相为用,则内阁或不致以穷而乾腊以死矣。”
乾腊:1.干肉。金史·世宗纪下:“ 辽 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
(2).指尸体干枯不坏。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儼然如睡。”
(3).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 云山 之上,其实乾腊。’ 郭璞 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漢語大詞典》:干僵(乾殭)
干枯僵死。 茅盾 《春蚕》:“﹝蚕﹞吃了许多叶去,一直落来都很好,然而上了山却干殭了的事,也是常有的。”
分類:干枯僵死
《漢語大詞典》:乾支剌
亦作“ 乾茨腊 ”。
1.支剌,语助词。干枯。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那好人家将粉扑儿浅淡匀,那里像喒乾茨腊手抢着粉。”
2.支剌,语助词。平白无故。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为甚么乾支剌吐着舌头?”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可可可,乾支剌送的人活地狱。”
《國語辭典》:乾茨腊(乾茨臘)  拼音:gān cí là
1.乾枯的樣子。也作「乾支剌」。
2.平白、徒然。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那好人家將粉撲兒淺淡勻,哪裡像喒乾茨臘手搶著粉?」也作「乾支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