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知常
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逸周书·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民自至……此谓归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 正诂:“知常即知万物本性之自然也。”
《漢語大詞典》:加礼(加禮)
(1).厚于常规的礼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晋侯 见 郑伯 ,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
(2).以礼相待。东观汉记·虞延传:“ 延 以 寅 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后汉书·孔融传:“其餘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
《漢語大詞典》:失序
亦作“失叙”。 谓次序混乱;失去常规。史记·三王世家:“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於万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天降丧乱,皇纲失叙。”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京师东西 太一宫 ,正殿祠 五福 ,而 太一 乃在廊廡,甚为失序。”
《漢語大詞典》:特除
(1).不按常规的免除。《南齐书·武帝纪》:“逋负督赃, 建元 四年三月以前,皆特除。”
(2).亦称“ 特除拜 ”。指不按常规的授官。 宋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将帅才略·侍其渊》:“ 熙寧 中,致仕, 介甫 知其为人,特除一子官,给全俸。”宋史·选举志四:“旧制,州县官南曹判成,流内銓注拟,其职事官中书除授……其特除拜者听朝旨。”
分類:常规免除
《國語辭典》:守常  拼音:shǒu cháng
固守常法。《淮南子。诠言》:「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而失者也。」《文选。嵇康。养生论》:「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國語辭典》:循常  拼音:xún cháng
1.遵循常规。《花月痕》第四十六回:「何况天象示警于上,人事舛迕于下,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于唯唯喏喏之间!」
2.普通、寻常。《后汉书。卷三十九。刘般传》:「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
《国语辞典》:踰矩  拼音:yú jǔ
超越常规,不守规矩。《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漢語大詞典》:无经(無經)
(1).没有常规或法度。《楚辞·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茫茫之无纪。” 洪兴祖 补注:“此言 楚国 变乱旧常,无定法也。” 明 李东阳 《东祀录·通达下情题本》:“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繁,科派重叠。”
(2).谓不能用通常的言语文字表述。 唐 张蠙 《宿开照寺光泽上人院》诗:“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真身非有像,至理本无经。”
《漢語大詞典》:违众(違衆)
1.违背多数。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违众速尤,迕风先蹶。”
2.与众不同,违反常规。 唐 韩愈 《送牛堪序》:“违众而求识,立奇而取名,非 堪 心之所存也。” 元 袁桷 《垂纶亭辞》:“岂直钩以违众兮,守钓道之自然。” 清 陶正中 《读史》诗:“君子重违众,持衡妙善俗。”
《漢語大詞典》:知经(知經)
(1).懂得坚守常规、常道。 唐 柳宗元 《断刑论下》:“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知经者,不以异物害吾道;知权者,不以常人怫吾虑。”
(2).懂得儒家经典。《宋史·张洞传》:“ 仁宗 方嚮儒术, 洞 在馆阁久,数有建明, 仁宗 以为知经,会覆攷进士 崇政殿 ,因赐飞白‘善经’字宠之。”
《國語辭典》:横逆(橫逆)  拼音:hèng nì
强暴不顺理的行为。《孟子。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汉。王充《论衡。书解》:「吕氏横逆,刘氏将倾。」
《漢語大詞典》:率常
(1).遵循常规。左传·哀公六年:“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 明 高启 《澄江懒渔说》:“我皆率常,尔独用荒。”
(2).经常;通常。东观汉记·明帝纪:“甲夜读众书,乙更尽乃寐,先五鼓起,率常如此。”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夫古以来可质也,未有民富且安而乱者也。其乱者,率常民贫而且不安也。”
《國語辭典》:行权(行權)  拼音:xíng quán
权宜行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
《漢語大詞典》:安常
(1).安守常规。《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论,非通变之言也。’”红楼梦第九八回:“那‘阴司’説有便有,説无就无。皆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设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不守分安常;或生禄未终,自行夭折;或嗜淫欲,尚气逞兇,无故自殞者。”
(2).平静正常。 潘漠华 《乡心》:“他临走时,满面绯红,还假装安常的神态,徐徐走下楼梯。”
《漢語大詞典》:达节(達節)
(1).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杨伯峻 注:“最高道德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而俱合于节义。”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夫能与造化推移,而不以哀乐为心者,达节之人也。” 唐 韩愈 《通解》:“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
(2).明达世情;识时务。《魏书·阳尼传》:“体源究道,归圣哲兮。随化委遇,能达节兮。” 元 范梈 《散步还南轩》诗:“ 嵇康 本达节,竟受薄俗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自古识时达节之士,功名而外无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