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弱小  拼音:ruò xiǎo
1.力量薄弱。《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太史公曰:「燕(北)〔外〕迫蛮貊,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閒,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2.小孩、幼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匈奴颇杀人民,驱妇女弱小且千人去。」
《漢語大詞典》:游童(遊童)
嬉游的小孩。《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众技旅庭,振欢声於无外;游童颂圣,陶至化於自然。”
指出游的儿童。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宋 王圭 《勾小儿队》:“宜命游童之缀,来陈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儿入队。” 清 陈维嵩 《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家伎新传 张敞 眉,游童暗认 王珉 扇。”
《國語辭典》:汤饼会(湯餅會)  拼音:tāng bǐng huì
小孩生下三天后,请客人来吃汤饼的宴会。取长寿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转眼间,又是满月,少不得做汤饼会。」也作「汤饼宴」。
《漢語大詞典》:丫角
(1).丫髻。小孩的发式。 芦焚 《谷之夜》:“那时叔父还年轻,他也只是扎丫角的孩子,却是一个可靠的牧童。”
(2).借指童仆。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卷一:“主人固雅飭可亲,伺应之丫角,亦极驯谨。”
(3).借指处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父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
《漢語大詞典》:稚孺
亦作“穉孺”。 幼童;小孩。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勾小儿队》:“工师奏技,咸踊跃以在庭,穉孺闻音,亦回翔而赴节,方资共乐,岂间微情,上奉宸欢,教坊小儿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若谓尊之甚则称名,则前三人皆非通贵之士;若谓卑之甚则称尔,则后三人皆非穉孺之列。”
分類:幼童小孩
《國語辭典》:怕生  拼音:pà shēng
惧怕陌生人。如:「小孩子与人初次见面,总是会怕生的。」
分類:小孩生人
《國語辭典》:乖角  拼音:guāi jiǎo
1.牴触、矛盾,闹意见。《魏书。卷六六。李崇传》:「朝廷以诸将乖角,不相顺赴,乃以尚书李平兼右仆射,持节节度之。」
2.伶俐。参见「乖觉」条。
《國語辭典》:娃儿(娃兒)  拼音:wá ér
小孩子。多指小男孩。如:「这娃儿长得真俊。」
《國語辭典》:孩子  拼音:hái zi
1.未成年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2.子女。《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半年之后,即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孩子。」
《國語辭典》:小老  拼音:xiǎo lǎo
1.老年人自称之词。《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小老粗通道术,焉能为人之师?」《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小老这一双眼,却是认得人的。」
2.常州方言。指小孩子。
《漢語大詞典》:小儿郎(小兒郎)
男青年;男小孩。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一:“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閒教见小儿郎。” 江苏 江宁 民歌《等郎妹》三:“隔年家娘生了小儿郎,人家欢喜我悲伤。”
《国语辞典》:收惊(收惊)  拼音:shōu jīng
民间妇女遇小孩受惊,就拿著孩子的衣服呼唤他的名字的习俗。
《国语辞典》:油瓶  拼音:yóu píng
母亲再嫁随而至继父家的小孩,俗称为「油瓶」。《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我又不是随娘晚嫁,拖来的油瓶,怎么我哥哥全不看顾?」
《漢語大詞典》:姣姣
(1).同“ 佼佼 ”。谓胜过一般的人;出众。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五言古非神韵绵绵,定当捉衿露肘。 刘驾 曹鄴 以意撑持,虽不迨古,亦所谓铁中錚錚,庸中姣姣矣。”
(2).犹乖乖。对小孩的爱称。白雪遗音·剪靛花·夏日天长:“哭坏了两个小姣姣,从今只怕命难逃。”
《漢語大詞典》:稚语(稚語)
亦作“稺语”。 小孩的话。亦谓语言、文字的表达幼稚不老练。 明 王世贞 《希哲草书〈月赋〉》:“ 希逸 此赋,真 江 左琳琅,一时膾炙人口,然不无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