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南天竺
(1).南部 印度 。 印度 古称 天竺国 ,分东、南、西、北、中五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自 新头河 至 南天竺国 ,迄於 南海 ,四万里也。” 唐 李白 《僧伽歌》:“此僧本住 南天竺 ,为法头陀来此国。”
(2).灌木名。 宋 陆游 《新寒》诗:“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 元 李衎 《竹谱详录》卷七:“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 蓝田 种玉之义,故名。或云:此本自 南天竺国 来,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竹。”
(3).曲名。参阅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表
《漢語大詞典》:截头(截頭)
(1).齐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鼻偃唇轩,眉麄眼大,担一柄截头古定刀。”
(2).古 天竺 国名。 晋 法显 佛国记:“有国名 竺刹尸罗 。 竺刹尸罗 , 汉 言 截头 也。佛为菩萨时,於此处以头施人,故因以为名。”
分類:齐头天竺
《漢語大詞典》:五天竺
指古 印度 。古代 印度 的区域分为 东天竺 、 南天竺 、 西天竺 、 北天竺 、 中天竺 五大部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西藏 ﹞在 五天竺 之东,非古佛国也。”亦省作“ 五天 ”。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故能 五天 重跡,百 越 稽首。” 宋 林逋 《诗魔》:“此魔降不得,珎重 五天 人。”
《漢語大詞典》:灵竺(靈竺)
佛地。 天竺 为佛教诞生地,故称。 清 魏源 《白岳东岩》诗:“ 天门 抱穹崖,天閫开灵竺。”题下自注:“ 东天门 以内, 真武 香币走四方,观宇塞巖穴,无復溪山真面。”
《漢語大詞典》:竺国经(竺國經)
佛经。因出 天竺国 ,故名。 宋 林景熙 《梦中作》之二:“一抔自筑珠丘土,双匣犹传 竺国 经。”亦省作“ 竺经 ”。 唐 李洞 《将之蜀别友人》:“若遇多吟友,何妨勘 竺 经。”
分類:佛经天竺
《漢語大詞典》:中天竺
(1).古 印度 的一部分。亦泛称古 印度 。南史·夷貊传上·中天竺国:“在 大月支 东南数千里,地方三万里,一名 身毒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医:“ 王玄策 俘 中天竺 王 阿罗那顺 以诣闕。”
(2).指 浙江 杭州 天竺山 之 中天竺寺 。
《漢語大詞典》:都昙鼓(都曇鼓)
古 天竺 伎乐器名。旧唐书·音乐志二:“都曇鼓,似腰鼓而小,以槌击之。”
《漢語大詞典》:净饭王
释迦牟尼之父。相传为古代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
《漢語大詞典》:唐僧取经(唐僧取經)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 《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
《国语辞典》:婆罗门舞(婆罗门舞)  拼音:pó luó mén wǔ
舞蹈名。相传为天竺婆罗门教中的舞蹈。《太平广记。卷四七五。昆虫类三》:「昨上巳日,吾从灵芝夫人过禅智寺。于天竺院观右延,舞『婆罗门』,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
《国语辞典》:菩提流支  拼音:pú tí liú zhī
北天竺的高僧。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来洛阳,居大宁寺。与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共译世亲的《十地经论》,被尊为地论师相州北派之祖。此外尚译有《佛名经》、《入楞伽经》、《宝性论》等凡三十馀部。
《国语辞典》:丛块根(丛块根)  拼音:cóng kuài gēn
植物学上称多数丛聚而生的块根。如天竺牡丹的根。
《漢語大詞典》:观音菊(觀音菊)
植物名。即天竺花。自五月开至九月,花头细小,其色纯紫,枝叶如嫩柳,其干之长与人等。 宋 史铸 百菊集谱《观音菊诗》
《漢語大詞典》:那罗陀(那羅陀)
古 天竺 花名。《翻译名义集续补·那罗陀》:“那罗,正云捺罗,此云人也。陀谓陁罗,此云持也。其花香妙,人皆佩之,故名人持花也。”
分類:天竺花名
《漢語大詞典》:稍割牛
一种生于 天竺 的牛。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国:“其畜有稍割牛,黑色,角细,长四尺许,十日一割,不然困且死。”
分類:种生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