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蠹国(蠹國)  拼音:dù guó
祸害国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分類:危害国家
《國語辭典》:国贼(國賊)  拼音:guó zéi
危害或出卖国家的奸人。《后汉书。卷五一。桥玄传》:「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三国演义》第六九回:「二人感愤流泪,怨气冲天,誓杀国贼。」
《國語辭典》:伐性  拼音:fā xìng
残害身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宋。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娥眉伐性休重说。」
《國語辭典》:伐性之斧  拼音:fā xìng zhī fǔ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韩诗外传》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汉。枚乘〈七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國語辭典》:老虎  拼音:lǎo hǔ
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猫,全身黄褐色,有黑色斑纹,喜肉食。参见「虎」条。
《漢語大詞典》:败群(敗羣)
危害集体。汉书·卜式传:“﹝ 式 ﹞布衣草蹻而牧羊。岁餘,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 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輒去,毋令败羣。’”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今復於帘前争役法,辞气不逊,陵上侮下,败羣乱众。”
分類:危害集体
《漢語大詞典》:偏灾(偏災)
犹言大灾。指危害很大的灾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灾,无岁不有。”
分類:危害灾害
《國語辭典》:乱邦(亂邦)  拼音:luàn bāng
政治或社会极不安定的邦国。《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也称为「乱国」。
《國語辭典》:三害  拼音:sān hài
1.晋代周处臂力过人,不修细行,纵情恣欲,众人以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晋书。卷五八。周处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2.泛称三种祸害。
《漢語大詞典》:蠹民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唐 柳宗元 《视民诗》:“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2).指危害人民。 宋 陆游 《秋夜纪怀》诗之二:“谈理一家説,蠹民千载忧。”
《漢語大詞典》:危国(危國)
(1).谓局势不安宁、面临危急的国家。战国策·东周策:“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寳也。”史记·苏秦列传:“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危国不入,乱国不居。”
(2).危害国家。晏子春秋·问上十七:“不从欲以劳民,不修怒而危国。”《史记·李斯列传》:“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后汉书·杨震传:“昔 郑严公 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讥之。”
《國語辭典》:妖邪  拼音:yāo xié
妖异怪诞。《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说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
《漢語大詞典》:虫蝗(蟲蝗)
以蝗为主的危害庄稼的虫类。吕氏春秋·孟夏:“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穀。”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大名冠小名例:“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王氏 引之 曰:‘蝗虫’皆当为‘虫蝗’,后人不知而改为‘蝗虫’,谬矣。按,上言‘虫’而下言‘蝗’,虫,其大名也;蝗,其小名也。” 朱起凤 曰:“凡言虫蝗者,非独蝗为灾也,他虫亦有焉,此犹言‘草茅’,《传》言‘鸟乌’,荀子言‘禽犊’,后儒不解其义,多改作‘蝗虫’,失其旨矣。”见《辞通》卷九“蝗”。
《國語辭典》:蝥贼(蝥賊)  拼音:máo zé
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也作「蟊贼」。
《國語辭典》:波查  拼音:bō chá
危害、苦难、折磨。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你…你…你是将我这头面金钗插,我…我…我因此上受波查。」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时坎坷,受波查,且浇菜,且看瓜。」也作「波喳」、「波蹅」。
《漢語大詞典》:虫螟(蟲螟)
指危害庄稼的虫类。管子·七臣七主:“苴多螣蟇,山多虫螟。”吕氏春秋·仲春纪:“行夏令,则国乃大旱,煗气早来,虫螟为害。”《后汉书·仲长统传》:“虫螟食稼,水旱为灾,此皆戚宦之臣所致然也。”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虫螟不生,嘉穀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