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9,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方镇
帅阃
师帅
教官
狼烟
武成
军令
武略
条约
立定
势力
兵书
阃寄
兵机
武官
《國語辭典》:方镇(方鎮)  拼音:fāng zhèn
拥有兵权而管理一方的长官,如唐时节度使之类。
《漢語大詞典》:帅阃(帥閫)
(1).镇抚一方的军事首长。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
(2).指帅府。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行行渐欣临帅閫,且把征车顿,忙参上将营。”
《國語辭典》:师帅(師帥)  拼音:shī shuài
1.一师的统率。周代的军制,以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帅皆中大夫。见《周礼。夏官。司马》。
2.表率。《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㩻。」
《國語辭典》:教官  拼音:jiào guān
1.古代掌管教化人民的官员。《周礼。地官。司徒》:「乃立教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
2.元、明、清时,府、州、县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掌教诲晓谕之职者,通称为「教官」。
3.现今军队、军事学校与一般训练机构之教员,或学校中教授军事训练课程者,均通称为「教官」。
《國語辭典》:狼烟(狼煙)  拼音:láng yān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唐。杜牧 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漢語大詞典》:武成
谓军事上的胜利。书·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蔡沉 集传:“燔柴祭天,望祀山川,以告武功之成。”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伏惟 大晋 ,应天顺民,武成止戈。”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序:“上将亲御袞冕郊祀天地,大告武成。”
《國語辭典》:军令(軍令)  拼音:jūn lìng
军中的法令。如:「军令严明」。《红楼梦》第四○回:「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
《漢語大詞典》:武略
军事谋略。东观汉记·丁綝传:“﹝ 丁綝 ﹞伉健有武略。”旧唐书·王忠嗣传:“﹝ 忠嗣 ﹞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三国演义》第二二回:“ 操 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 陈琳 文事虽佳,其如 袁绍 武略之不足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天排 西王 真忠勇,衝锋破敌武略精。”
《國語辭典》:条约(條約)  拼音:tiáo yuē
1.约定的事项、规章。《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数改条约,众不悦,以胡怀玉代之。」《里语徵实。卷中下》:「条约:昔箕子避地朝鲜,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乃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后条约始此。」
2.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订立马关条约。」
《國語辭典》:立定  拼音:lì dìng
1.停下不动。《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轿子冲著大门立定,只见大门里粉屏上贴著红纸朱标的『内阁中书』的封条。」
2.立意决定。《红楼梦》第七七回:「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
《國語辭典》:势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权力、威势。《汉书。卷三○。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2.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ì
1.权势和财利。《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太史公曰》:「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红楼梦》第六回:「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2.形势有利。「势」文献异文作「埶」。《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i
依财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作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复世上人,不要十分势利。」
《國語辭典》:兵书(兵書)  拼音:bīng shū
古代军事著作的统称。如《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等均属之。《汉书。卷三○。艺文志》:「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三国演义》第六一回:「操心中郁闷,閒看兵书。」
《國語辭典》:阃寄(閫寄)  拼音:kǔn jì
将军受命制事,统有兵权。唐。李讷〈授卢宏正韦让等徐滑节度使制〉:「简自子心,膺兹阃寄,总齐邦事,节制王师。」
《國語辭典》:兵机(兵機)  拼音:bīng jī
用兵的机谋,军事机要。唐。杜甫 警急诗:「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三国演义》第七○回:「深通韬略,善晓兵机。」
《國語辭典》:武官  拼音:wǔ guān
1.武职官员。相对于文官而言。
2.专指驻外使馆的武职官员。多由三军军官中选派,担任军事性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