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瑜瑕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漢語大詞典》:得负(得負)
犹得失。指优劣。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廙 上疏谢” 裴松之 注引《廙别传》:“课之皆当以事,不得依名。事者,皆以户口率其垦田之多少,及盗贼发兴,民之亡叛者,为得负之计。”
分類:得失优劣
《漢語大詞典》:角势(角勢)
(1).较量势力的强弱。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及至 秦 汉 ,兵革云扰,战力角势, 秦 以得天下。”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至若金羈角势,锦字争妍,兼吞 汉 魏 之雄,迥跨风骚之域。” 明 刘基 《海宁应和卿墓志铭》:“勤于田,俭于家,孝于亲,睦于邻,不角势以陵人。”
(2).谓比较形势之优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漢語大詞典》:战诗(戰詩)
较量诗歌优劣。 唐 韩愈 《送灵师》诗:“战诗谁与敌?浩汗横戈鋋。”
《國語辭典》:赛会(賽會)  拼音:sài huì
1.一种用仪仗、鼓乐和杂戏等迎神出庙巡行的集会。《文明小史》第三二回:「我晓得春秋两次赛会,至多不过用掉一二百银子,可好把这注款子拨到学堂,充为常年经费。」
2.陈列物品以供人观摩的展览会。
《漢語大詞典》:最殿
(1).在最后面;最落后。《商君书·境内》:“后已者訾为最殿。”《商君书·境内》:“其后入者,举为最殿。”
(2).考绩纪功的优劣,上功曰最,下功曰殿。魏书·中山王英传:“计习训淹年,听受累纪,然儁造之流应问於魏闕,不革之辈宜返於齐民,使就郡练考,覈其最殿。”
《國語辭典》:赌书(賭書)  拼音:dǔ shū
比赛书法。《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高帝素善书,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漢語大詞典》:赌茗(賭茗)
赌茶。约定某种比赛条件,以胜负决定饮茶的先后。典本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 归来堂 ,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三折:“若能勾蔦萝松栢相缘缀,有心待繙书赌茗,举案齐眉。” 清 吴人 《三妇评〈牡丹亭〉杂记》:“不觉大醉,自晡时卧至次日,日射幔钩犹未醒。鬭花赌茗,夫子尝举此为笑噱。”
《國語辭典》:批评(批評)  拼音:pī píng
1.评论是非好坏。通常针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或加以攻击。《红楼梦》第一九回:「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里知道这些。等我说完了,你再批评。」《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我这门样一闹,学堂中人一定要批评我,把我从前的名声,一齐付之东流了。」
2.对文学或艺术品加以分析、比较及评价。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出:「俺小店乃坊间首领,只得聘请几家名手,另选新篇。今日正在里面删改批评、待俺早些贴起封面来。」
《漢語大詞典》:嗅金
(1).用鼻嗅金,以别优劣。
(2).指喜爱或贪图金钱。 唐 皇甫松 《大隐赋》:“世事纷纷,生涯促促,亦何为乎齅金,亦何为乎泣玉。”
《漢語大詞典》:考课法(考課法)
考核、鉴别官吏优劣的法令。汉书·京房传:“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詔使 房 作其事。 房 奏考功课吏法。”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帝纳其言,即詔作考课法。”宋史·选举志六:“州县於进丁、入老,收落失实,以故课役不均,皆守令弛职,可申严《考课法》。”参见“ 考课 ”。
《漢語大詞典》:考课(考課)
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晋 世 杜预 议攷课, 鎦毅 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
(1).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3).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4).指考核学生的成绩。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漢語大詞典》:马质(馬質)
(1). 周 代官名。掌管买马并评定马的优劣及价值等。周礼·夏官·序官:“马质,中士二人。” 郑玄 注:“质,平也,主买马,平其大小之贾直。”周礼·夏官·马质:“马质,掌质马。”
(2).泛指掌管马价者。 清 周亮工 《王胜时作客淮海寄别》诗:“甘从马质为遐侣,不若牛医有故乡。”
《国语辞典》:见高低(见高低)  拼音:jiàn gāo dī
分别优劣、胜负。如:「我们不妨来比赛,见高低,看看谁的棋艺好。」《西游记》第九○回:「两个才交手,还未见高低,那猱狮精轮一根铁蒺藜,雪狮精使一条三楞简,径来奔打。」
《國語辭典》:质量(質量)  拼音:zhí liàng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量。质量不因所在位置而改变。
《國語辭典》:帖学(帖學)  拼音:tiè xué
1.一种崇尚临帖的书派,相对于碑学而言。
2.专门研究考订各种法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真伪、内容等问题的学问。如宋桑世昌之〈兰亭考〉、黄伯思之〈法帖刊误〉、清王澍之〈淳化秘阁法帖考〉等。
《國語辭典》:评判(評判)  拼音:píng pàn
批评判定。如:「本班这次辩论会,我们请邱老师来评判。」、「他担任本届选美比赛的评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