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进士出身(进士出身)  拼音:jìn shì chū shēn
明、清之制,通过殿试而名列二甲的举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为同进士出身。
《国语辞典》:大主考座师(大主考座师)  拼音:dà zhǔ kǎo zuò shī
明、清科举制度中,取中的举人、进士,皆尊称主考官为「大主考座师」。《儒林外史》第二回:「弟也曾把这话回禀过大主考座师,座师就道弟该有鼎元之分。」
《国语辞典》:杨乃武(杨乃武)  拼音:yáng nǎi wǔ
戏曲剧目。清代故事戏。叙述举人杨乃武与葛品莲之妻毕氏的故事。毕氏行轻佻,县官之子刘世英思霸占,于逗诱时,为其夫葛品莲撞见,其夫反遭刘踢伤。毕氏向杨乃武乞药,刘世英却暗中在药内下毒,葛竟遭毒死。刘世英又唆使葛母诬告杨乃武与毕氏因奸行谋害,屈打成招,历各官勘审,终不能明。后经杨姐淑英上京申冤,刑部提审,始得昭雪。
《国语辞典》:宋应星(宋应星)  拼音:sòng yìng xīng
人名。字长庚,生卒年不详,明奉新人。神宗万历年间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等职。著有《天工开物》,详细记录各地工农业生产技术,图文并重,包括农桑、开矿、兵器等各方面,其制造源流与方法,多与今日科学原则相合,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著作。
《國語辭典》:反咬  拼音:fǎn yǎo
1.还被咬一口。如:「他原想拿棒子打那只大狼狗,没想到却被它反咬了一口。」
2.被控告的人反而诬赖检举人或控告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漢語大詞典》:获隽公车(獲隽公車)
汉 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漢語大詞典》:伯乐相马(伯樂相馬)
伯乐 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参见“ 伯乐 ”。
《國語辭典》:伯乐(伯樂)  拼音:bó lè
1.人名。周代善于相马的人,其名传说纷纭,或为王良、孙阳。《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 杂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造父的别称。《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参见「造父」条。
《國語辭典》:大挑  拼音:dà tiāo
清制,挑选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一等任知县,二等任教职,称为「大挑」。
《漢語大詞典》:旗扁银两(旗扁銀兩)
清 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乡、会试中式人员,应得旗扁银两及表里缎疋,应照举人、进士例给予。”
《漢語大詞典》:失溺
谓失于举人,淹没良材。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而曏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國語辭典》:雀顶(雀頂)  拼音:què dǐng
清代士子冠顶饰雀形,称为「雀顶」。举人的雀顶是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则上衔银雀。
《漢語大詞典》:老年兄
(1).科举时代同年考中举人进士者的互称。 清 李渔 《怜香伴·斋访》:“自前科京邸一别又是三年,老年兄愈加矍鑠了。”
(2).对平辈中男性年长者的尊称。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老年兄去年临别之前,曾説等姑娘满孝,他一定进京来看姑娘。”
《漢語大詞典》:京解之才
谓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京,指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和殿试,中者称进士。解,指到省城(包括京城)参加乡试,中者称举人,即取得被解送至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老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漢語大詞典》:明通榜
清 雍正 、 乾隆 年间,在会试落卷内选文理明通的举人于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近来会榜后,蒙恩於荐卷中择文之佳者,发明通榜,以教职用……按 明 永乐 初年,令会试下第文字稍优者除教官,其下者入监读书,即明通榜之意。”
《漢語大詞典》:免解举人(免解舉人)
即免解进士。 唐 宋 时,进士即是举人,与 明 清 时乡试榜称举人,会试榜称进士者不同。宋史·选举志二:“应该恩免解举人,值兵燬失公据者,召京官二员委保,所在州军给据,仍申部注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