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买宴(買宴)
封建时代臣下献钱财以参与国君所设的宴会。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甲午,詔今后诸侯入朝,不得进奉买宴。”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甲午,前 静难 节度使 侯章 献买宴绢千匹,银五百两;帝不受,曰:‘诸侯入覲,天子宜有宴犒,岂待买邪!自今如此比者,皆不受。’”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復遣其子 蒋国公 从鑑 、户部尚书 新安 冯延鲁 来买宴。”
《漢語大詞典》:私政
家政。与国政相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郑伯 与 孔将鉏 、 石甲父 、 侯宣多 省视官具于 氾 ,而后听其私政,礼也。” 杜预 注:“得先君后己之礼。”
《國語辭典》:衣裳之会(衣裳之會)  拼音:yī cháng zhī huì
和平的会议,相对于兵车之会而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君奉王命,以临诸侯,安用兵车?请为衣裳之会。」也作「衣冠之会」。
分類:与国交好
《国语辞典》:国际关系(国际关系)  拼音:guó jì guān xì
国际间国与国的关系。
《国语辞典》:国际贸易(国际贸易)  拼音:guó jì mào yì
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换或买卖。依商品移动的方向观察,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三角贸易。若从交易进行的方式而言,则有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之分。国际贸易如从本国立场来观察,即为对外贸易。亦简称为「国贸」。
《国语辞典》:国际贷借(国际贷借)  拼音:guó jì dài jiè
国与国,或国民与外国人民间因经济上、外交上及其他国际间的交通,而发生的借贷关系。
《国语辞典》:国际收支(国际收支)  拼音:guó jì shōu zhī
国与国在一定期间内,因资金流动及商品贸易所引起的国际间收支情形而言。
《国语辞典》:互惠原则(互惠原则)  拼音:hù huì yuán zé
国与国交往时,依平等原则互相给予相同或类似的权利,承担相同或类似的义务。
《国语辞典》:蜚声中外(蜚声中外)  拼音:fēi shēng zhōng wài
扬名国内与国外。如:「能够像他那样蜚声中外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国语辞典》: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建国纲领)  拼音:kàng zhàn jiàn guó gāng lǐng
民国二十七年,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确定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方针,订立「抗战建国纲领」。外交上期消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政治上以地方自治为基础,准备实施宪政;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以期国防与民生合一;文化上发扬固有道德,提高科学知识。
《国语辞典》:网际资讯网路(网际资讯网路)  拼音:wǎng jì zī xùn wǎng lù
一种透过中华电信公司所提供的电信网路与国际网际网路(internet)连接,进行各种资讯交流的系统,用户可透过此网路与国际网际网路进行电子文件的存送、档案传送或撷取各种资料库资讯等。为英文High Network的意译。英文简称为HiNet。
《国语辞典》:特惠待遇  拼音:tè huì dài yù
国与国之间,在贸易和关税等方面,藉协定或其他方式,相互或单方给予的特别优惠待遇。
《国语辞典》:外交关系(外交关系)  拼音:wài jiāo guān xì
国与国之间来往交际的情况。如:「这个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外交关系。」
《国语辞典》:友好条约(友好条约)  拼音:yǒu hǎo tiáo yuē
国与国之间基于合作意愿,为促进彼此友好关系而订定的条约。
《国语辞典》:采购团(采购团)  拼音:cǎi gòu tuán
1.为平衡国与国之间贸易逆差而组成具有特殊目的的采构团体。组成方式多半由政府单位居中协调,邀请公民营事业参加采购,并共同协商采购项目和金额。
2.谑称以采买购物为目的的旅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