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以汤止沸(以湯止沸)  拼音:yǐ tāng zhǐ fèi
比喻不但未能制止,反而助其为虐。参见「以汤沃沸」条。《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國語辭典》:无记名投票(無記名投票)  拼音:wú jì míng tóu piào
一种选举方式。投票时选举人不在选票上签写自己的姓名,称为「无记名投票」。
《國語辭典》:私心话(私心話)  拼音:sī xīn huà
贴心话、知心话。
《漢語大詞典》:挑毛剔刺
挑刺儿;挑剔
什么东西一到她手,总是挑毛剔刺不是嫌花样不好,就是嫌颜色不对心思
《國語辭典》:偷春体(偷春體)  拼音:tōu chūn tǐ
一种律诗体裁。凡律诗的一、二句对仗,三、四句不对仗的,称为「偷春体」。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杂体诗》:「偷春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国语辞典》:左不是,右不是  拼音:zuǒ bù shì,yòu bù shì
怎么都不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九回:「只见他又把个头儿摇两摇。天师道:『左不是,右不是,还是些甚么意思?』」
分类:不对
《国语辞典》:避锋头(避锋头)  拼音:bì fēng tóu
比喻见情势不对而躲到别的地方。如:「外面风声这么紧,他早就躲到乡下避锋头去了!」也作「避风头」、「避锐锋」。
《国语辞典》:吃错药(吃错药)  拼音:chī cuò yào
1.服用不对症的药品。如:「治病须对症下药,千万不能吃错药了。」
2.比喻言行举止反常。如:「你今天吃错药了?火气这么大!」
《国语辞典》:大不是  拼音:dà bù shì
十分不对。《北史。卷七一。隋宗室诸王列传。炀帝三子》:「昭有武力,能引强。性谦冲,言色恂恂,未尝忿怒。其有深可嫌责者,但云『大不是』。」
分类:不对
《国语辞典》:大不应是(大不应是)  拼音:dà bù yīng shì
非常地不对。《西游记》第三三回:「就是从轻,土地也问个摆站,山神也问个充军,我们也领个大不应是。」
分类:不对
《國語辭典》:对味(對味)  拼音:duì wèi
1.合口味。常用于否定,不对味,犹言不对头,有问题。如:「这家馆子虽标榜道地台湾菜,但我仍觉得不太对味。」
2.符合兴趣或思想、感情。如:「对我而言,这项工作相当对味。」
《漢語大詞典》:二元制
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在这种制度下,政府是国家元首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只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只是立法机关,甚至只是君主的咨询机构。国家元首是总统的,为总统制;国家元首是君主的,为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另有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
《國語辭典》:犯天下之不韪(犯天下之不韙)  拼音: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ěi
韪,是。犯天下之不韪指不顾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认为错的事。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也作「冒天下之大不韪」。
《國語辭典》: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天下之大不韙)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韪,是。全句比喻不顾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也作「犯天下之不韪」。
《漢語大詞典》:登木求鱼(登木求魚)
爬到树上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宋 苏辙 《次韵吴厚秀才见寄》:“登木求鱼知我拙,循巢觅兔笑君疎。”
《國語辭典》:点金成铁(點金成鐵)  拼音:diǎn jīn chéng tiě
把黄金点化成铁。比喻把佳妙的文词,改成拙劣的文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又有点金成铁者,少陵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陈无己则云:『勤勤有月与同归。』」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旧本说白,止作三分,优人登场,自增七分,俗态恶谑,往往点金成铁,为文笔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