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石龟
龟鼎
龟书
龟台
宝龟
李龟年
龟图
拂龟
白龟
老龟
龟筴
龟组
问龟
龟头
龟纹
《漢語大詞典》:石龟(石龜)
石琢的龟。古或用作瑞物。汉书·王莽传中:“皇天眷然,去 汉 与 新 ,以丹石始命於皇帝……皇帝復谦让,未即位,故三以铁契,四以石龟。”太平广记卷三七四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海畔有大石龟,俗云 鲁班 所作。夏则入海,冬则復止於山上。 陆机 诗云:石龟常怀海,我寧忘故乡。”
分類:瑞物
《國語辭典》:龟鼎(龜鼎)  拼音:guī dǐng
元龟与九鼎,是国家重要的器物。比喻帝位。《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序》:「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迁龟鼎。」《旧唐书。卷九七。列传。刘幽求》:「外戚专政,奸臣擅国,将倾社稷,几迁龟鼎。」
《漢語大詞典》:龟书(龜書)
(1).谓神龟负书。文选·张衡〈东京赋〉:“龙图授 羲 ,龟书畀 姒 。” 薛综 注:“尚书传曰:‘天与 禹 , 洛 出书,谓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 氏以兴。龙图龟书,二王是膺。 汤 武 以下,夫何足徵。” 明 杨慎 《观〈论衡〉有感衍其义为韵语》:“龙图天苞呈,龟书地符示。”《宋书·符瑞志上》:“ 洛 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谓‘ 洛 岀“书”者也。’”参见“ 洛书 ”。
(2).神龟所负之书。指“洛书”。
分類:神龟负书
《國語辭典》:洛书(洛書)  拼音:luò shū
相传夏禹治水,神龟从洛水出现,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而排列其次第,乃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称为「洛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
《漢語大詞典》:龟台(龜臺)
传说中的仙人居处。 唐 罗隐 《雪中怀友人》诗:“ 兔苑 旧游尽,龟臺仙路长。” 宋 赵崇绚 鸡肋·玉楼:“《集仙传》: 王母 所居龟臺有玉楼十二。” 元 袁桷 《次韵周南翁退朝》之一:“龟臺新按《霓裳曲》,兽鼎重然甲煎香。”
分類:仙人居处
《漢語大詞典》:宝龟(寶龜)
(1).古代用以占卜吉凶的龟。《书·大诰》:“ 寧王 遗我大宝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初, 臧昭伯 如 晋 , 臧会 窃其宝龟 僂句 。”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之四:“右伏以上帝储休,遗宝龟而降圣;羣方仰德,执瑞玉以来宾。”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 昌黎 韩宣英 ,好实蹈中之士也……是必能知风俗之良窳,采寮之善否,盍尝问焉?足为羣疑之宝龟也。”
(2).引申指能决疑的人。
《国语辞典》:李龟年(李龟年)  拼音:lǐ guī nián
人名。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乐工。善于歌唱作曲,玄宗特加礼遇。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每逢良辰美景,为人歌唱数曲,座中宾客听闻,莫不感动落泪。宋。乐史〈李翰林别集序〉:「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
《漢語大詞典》:龟图(龜圖)
(1).即“洛书”。语本纬攟·龙鱼河图:“ 尧 时与羣臣贤者到 翠嬀 之川,大龟负图来投 尧 , 尧 勅臣下写取如瑞应,写毕龟还水中。” 南朝 陈 沈炯 《归魂赋》:“ 岐周 景毫 之地,龟图雀书之秘。”后以为歌颂帝王瑞应之词。《隋书·礼仪志一》:“爰始登极,蒙授龟图,迁都定鼎,醴泉出地,平 陈 之岁,龙引舟师。” 唐 魏徵 《九成宫醴泉铭》:“云氏龙官,龟图凤纪。”史记·龟策列传:“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八曰‘玉龟’,凡八名龟。龟图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龟也。”
(2).指占卜书中所绘名龟的图样。
《分类字锦》:拂龟(拂龟)
楚辞詹尹乃端策拂龟白居易 遣怀诗 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默。
《韵府拾遗 支韵》:杜甫有事于南郊赋端策拂龟于周汉之馀
分类:卜筮
《漢語大詞典》:白龟(白龜)
白色的龟,古人以为瑞物。传说 晋 咸康 中, 豫州 刺史 毛宝 戍 邾城 ,有军人于市买得一白龟子长四五寸,养之渐大,放诸江中。 邾城 之败,养龟人自投于水中,觉如堕一石上,视之,乃先所养白龟,长五、六尺,送至东岸。徐游而去。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十。 前蜀 贯休 《江边祠》诗:“精灵应醉社日酒,白龟咬断菖蒲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白鹿:“ 嘉靖 十二年, 河南 巡抚 吴山 献白鹿,为大臣諂媚之始,此后白兔、白龟、白鹊,相继不絶。”
分類:白色瑞物
《韵府拾遗 支韵》:老龟(老龟)
党怀英诗枯桑岂自贾取败以老龟
《國語辭典》:龟筴(龜筴)  拼音:guī cè
古代卜筮的用具。龟为卜,筴为筮。《礼记。曲礼上》:「龟筴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也作「龟策」。
《國語辭典》:龟策(龜策)  拼音:guī cè
龟甲和蓍草,为古时占卜吉凶的用具。指占卜。《楚辞。王逸。卜居》:「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百僚荡恐,皆曰龟策能言。」也作「龟筴」。
《漢語大詞典》:龟组(龜組)
即龟绶。 南朝 齐 孔稚圭 《为王敬则让司空表》:“龟组之华,则纵横吐耀。” 唐 梁肃 《述初赋》:“绵侯服以守业,传龟组而罔替。” 宋 梅尧臣 《和谢希深会圣宫》:“龟组恭来诣,貂璫肃奉承。”参见“ 龟綬 ”。
分類:龟绶
《國語辭典》:龟绶(龜綬)  拼音:guī shòu
印和系印的丝带。即印绶。《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先驯则赏籯金而赐龟绶,后服则系头颡而衅北阙。」唐。章怀太子。注:「龟谓印文也。汉旧仪曰:银印皆龟纽,其文刻曰『某官之章』。」
《漢語大詞典》:问龟(問龜)
占卜。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
分類:占卜
《國語辭典》:龟头(龜頭)  拼音:guī tóu
1.龟的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五。介部。水龟》:「龟头与蛇同,故字上从它,其下象甲足尾之形。」
2.男生殖器的前部。
《國語辭典》:龟纹(龜紋)  拼音:guī wén
1.龟背上的纹理。也作「龟文」。
2.如龟壳般的花纹。也作「龟文」。
《漢語大詞典》:龟背(龜背)
(1).龟的背部。亦形容物体中部隆起之状。 汉 杨修 《孔雀赋》:“首戴冠以飭貌,爰龟背而鸞颈。” 宋 苏轼 《万山》诗:“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元史·祭祀志三·宗庙上:“祏室,每室红锦厚褥一,紫锦薄褥一,黄罗复帐一,龟背红帘一,缘以黄罗带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忠义﹞室三间,黄琉璃瓦,緑琉璃龟背腰墙。”
(2).一种形似龟背的六角形装饰花纹。
(3).佝偻病。因患者背脊隆起,故名。也叫驼背。孔丛子·嘉言:“吾观 孔仲尼 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顙, 黄帝 之形貌也;脩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 成汤 之容体也。”《医宗金鉴·杂证·龟背》:“龟背坐早被风吹,傴僂背高状如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 李斯 说他的样子太怪,龟背,缺牙巴,耳朵又聋,一看就有些怪气,并没有什么仙气。”
(4).菜肴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若别要下酒,即使人外买软羊、龟背、大小骨、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薑之类。”
(5).家具名。指一种架在壁上安放食物的横板。 清 施鸿保 《闽杂记》:“俗於壁上加横板,安置食物,吾乡称为龟背, 建 邵 等处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