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黑齿
发齿
病齿
齿衰
有齿
齿舌
砺齿
一齿
齿痕
齿少
龋齿
见齿
齿宿
齿序
齿胄
《漢語大詞典》:黑齿(黑齒)
(1).古国名。古籍所说不一,已难确指。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黑齿 之国。” 郭璞 注:“黑齿,齿如漆也。”《淮南子·修务训》:“西教沃民,东至 黑齿 。”新唐书·南蛮传下:“羣蛮种类,多不可记,有 黑齿 、 金齿 、 银齿 三种。”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之六:“ 黑齿 雕题 徵鬼籙,赤文緑字詡天书。”
(2).染黑牙齿。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女子既为男子私有之物,但供男子玩弄,故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不惜损坏身体以供男子一日之娱。”
(3).复姓。 唐 有 黑齿常之 。
《漢語大詞典》:发齿(髮齒)
头发和牙齿。借指身体、性命。 三国 魏 曹丕 《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夙夜忧惧,弗敢遑寧,庶欲保全髮齿。”
《漢語大詞典》:病齿(病齒)
牙病;牙齿痛。亦指有病的牙齿。 金 刘迎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诗:“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復后,寸进退还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题跋:“ 冯海粟 先生子 振 题《杨妃病齿图》云:‘ 华清宫 一齿痛; 马嵬坡 一身痛;“ 渔阳 鼙鼓动地来”,天下痛。’”
《漢語大詞典》:齿衰(齒衰)
指年老。汉书·赵充国传:“臣 充国 材下,犬马齿衰。”后汉书·韦义传:“犬马齿衰,旅力已劣。”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岂惜埋辞追往事,齿衰才尽独伤神。”
分類:年老
《分类字锦》:有齿(有齿)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分类:有齿
《國語辭典》:齿舌(齒舌)  拼音:chǐ shé
1.一种软体动物的摄食器官。舌上生有细齿,以舐取、切割或磨碎食物。
2.口舌,比喻人的议论。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漢語大詞典》:砺齿(礪齒)
刷牙去垢。表示清高。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所以漱石,欲礪其齿。”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弔古过 首阳 ,礪齿就山涧。峩峩 方景 祠,潏潏百泉幻。”
分類:清高
《骈字类编》:一齿(一齿)
唐 白居易 自觉二首 其一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宋 王周 齿落词 吾齿右排上,一齿脱而去。
《韵府拾遗 纸韵》:王周诗吾齿右排上一齿脱而落
《漢語大詞典》:齿痕(齒痕)
物体被咬啮后留下的牙齿痕迹。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 徐氏 入一竹丛间,俛而捫地,若有所索,归仍咀嚼……已而视其箱中,齿痕之石甚多。”
《漢語大詞典》:齿少(齒少)
年幼。史记·卫康叔世家:“ 周公旦 惧 康叔 齿少,乃申告 康叔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杨 虽视 赵 进稍后,且齿少, 赵 以其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分類:年幼
《國語辭典》:龋齿(齲齒)  拼音:qǔ chǐ
病名。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及感染某些产酸性细菌,于牙齿不易清洁之处,产生牙菌斑堆积,使牙齿周围残留食物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酸蚀牙齿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产生脱钙现象、窝洞,最后使牙齿崩解之一种牙病。也称为「龋齿症」、「蛀牙」、「齿龋」。
《國語辭典》:龋齿笑(齲齒笑)  拼音:qǔ chǐ xiào
形容妇人巧笑的样子。语本《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國語辭典》:见齿(見齒)  拼音:jiàn chǐ
笑。《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
分類:露齿
《漢語大詞典》:齿宿(齒宿)
年老。新唐书·李百药传:“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詔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宋 郑刚中 《答喻郎中书》:“某再拜,駢缄烂然,与来帖俱玩,不能去手,齿宿意新,字字有来处,非后生浅学所能读也。”
分類:年老
《漢語大詞典》:齿序(齒序)
(1).按照年龄长幼所定的礼节。旧唐书·珍王諴传:“姻族闕齿序之义,舅姑有拜下之礼。”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冯皮匠》:“吾儕行规,不以齿序,惟财为雄。”
(2).年龄的次序。《水浒传》第五二回:“虽是军师严令,论齿序,他也是你哥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乃以齿序: 别驾 四十有一,为长; 诚 十六,最少; 訥 二十二,则伯而仲矣。”清史稿·定安亲王永璜传:“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
《漢語大詞典》:齿胄(齒胄)
指太子入学与公卿之子依年龄为序。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闈而齿胄。” 李周翰 注:“公卿之子为胄子。言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不以天子之子为上,故云齿胄。齿,年也。”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爰自主鬯春宫,齿胄国学,孝友之美,实形四方。” 宋 徐铉 《文献太子挽歌词》之五:“綵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太常丞 段顒 请国学五经博士各讲本经,以申横经齿胄之义,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