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韩国(韓國)  拼音:hán guó
国名。位于朝鲜半岛。古称高丽或朝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裂为南北二韩。南韩成立「大韩民国」,北韩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國語辭典》:南史  拼音:nán shǐ
1.书名。唐李延寿撰,八十卷。二十四史之一。为南北朝时南朝之史。
2.复姓。春秋时齐有南史氏。
《國語辭典》:左思  拼音:zuǒ sī
人名。(西元250~305)字太冲,西晋临淄人。出身寒门,仕进不得意。善文辞,以十年之力撰成〈三都赋〉,时人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其诗意气豪迈时含讽谕意味,笔力遒劲而有气势。
《國語辭典》:轮扁(輪扁)  拼音:lún biǎn
春秋时齐国人,名扁,善作轮。后指技艺精湛的名匠。《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陆厥》:「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老夫亦不尽辨此。」
《漢語大詞典》:三齐(三齊)
(1).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 ,其祸必大矣。”
(2). 秦 亡, 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 、 胶东 、 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 。”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 齐 与 济北 、 胶东 。”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 。” 金 马定国 《客怀》诗:“ 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 张恭 《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漢語大詞典》:子奇
相传为 春秋 时 齐国 人。十八岁治 阿县 , 阿 大治。后用以称年少有才华的人。后汉书·顺帝纪:“﹝ 阳嘉 元年冬十一月﹞辛卯,初令郡国举孝廉……其有茂才异行,若 颜渊 子奇 ,不拘年齿。” 李贤 注:“新序曰:‘ 子奇 年十八, 齐 君使之化 阿 。至 阿 ,铸其库兵以为耕器,出仓廩以賑贫穷, 阿县 大化。’”按,今本 汉 刘向 新序无此文。
分類:齐国十八
《漢語大詞典》:叔牙
春秋 时 齐国 的 鲍叔牙 。因他善于知人,举贤让能,曾推荐 管仲 佐 齐桓公 成霸业,后因以代称能知人荐贤的人。 唐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寮》:“上惭 伯乐 顾,中负 叔牙 知。” 唐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诗:“雅望归 安石 ,深知在 叔牙 。”
《國語辭典》:在莒  拼音:zài jǔ
春秋时,齐桓公曾流亡莒城,后立为君主,鲍叔牙向他敬酒说:「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见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后用以勉励人不要忘记颠沛流离的日子,要记取教训,奋发图强。宋。虞俦〈卧病枕上再用韵〉:「飘然傥遂归田赋,食蘖毋忘在莒时。」
《国语辞典》:管夷吾  拼音:guǎn yí wú
人名。(?~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谥敬。也称为「筦子」、「管仲」、「管子」。
《漢語大詞典》:雪宫
(1). 战国 时 齐国 的离宫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东北。《孟子·梁惠王下》:“ 齐宣王 见 孟子 於 雪宫 。” 赵岐 注:“ 雪宫 ,离宫之名也。宫中有苑囿臺池之饰,禽兽之饶。”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臣闻 雪宫 建於东国,雪山峙於西域。” 唐 罗邺 《览陈丕卷》诗:“ 雪宫 词客 燕 宫游,一轴烟花象外搜。”
(2).指明洁清雅的房屋。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堪将乱蕊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 宋 史达祖 《贺新郎·六月十五日夜西湖月下》词:“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暑不到,雪宫风榭。”
《漢語大詞典》:立表
(1).古代计时方法之一。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它的影子以测定时间。参见“ 立表下漏 ”。
(2).立木观测水位。汉书·息夫躬传:“天子使 躬 持节领护 三辅 都水。 躬 立表,欲穿 长安城 ,引漕注太仓下以省转输。”
(3). 春秋 末, 齐国 被 晋 燕 侵伐, 景公 擢 司马穰苴 为将军,宠臣 庄贾 为监军。 穰苴 与 贾 约期会于军门。 穰苴 至,立表下漏而待。 贾 以骄慢误时, 穰苴 乃斩 贾 示众,三军惊惧振奋,遂却 晋 燕 之师。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后因以“立表”为严明军纪之典。 南朝 梁 沈约 《与谢朏敕》:“倾首东路,望兼立表。”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勉当柱国之荣,无忘立表之誓。”
《漢語大詞典》:立表下漏
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穰苴 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 贾 。” 司马贞 索隐:“立表,谓立木为表以视日景;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也。”
《國語辭典》:齐姜(齊姜)  拼音:qí jiāng
1.古时齐国姓姜的女子。
2.春秋时晋文公之妻姜氏。原为齐桓公之女,晋文公避难到齐,而与之结婚。
3.语本《诗经。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借指高贵美丽的女子。汉。无名氏〈陇西行〉诗:「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漢語大詞典》:灵丘(靈丘)
(1).神仙所居之山。《楚辞·王褒〈九怀·蓄英〉》:“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王逸 注:“悲鸣神山,奋羽翼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六:“乘风高逝,远登灵丘。结好 松 乔 ,携手俱游。”云笈七籤卷九八:“四旌耀明空,朱轩飞灵丘。”
(2).对家乡的美称。丘,出生之地。 宋 朱熹 《秀野》诗:“出处知公有餘裕,未应辛苦谢灵丘。”参见“ 狐死首丘 ”。
(3).敬称祖墓。丘,丘墓。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三:“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世业之頽,自予小子。仰愧灵丘,衔忧没齿。”
(4).地名。古代 齐国 边境邑名。孟子·公孙丑下:“子之辞 灵丘 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赵岐 注:“ 灵丘 , 齐 下邑。”
(5).地名。 汉 置县名。属 代郡 ,即今 山西省 灵丘县 。汉书·周勃传:“﹝ 周勃 ﹞因復击 豨灵丘 破之。” 南朝 梁 吴均 《赠任黄门诗》之二:“射鵰 灵丘 下,驱马 鴈门 北。”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故乡的思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漢語大詞典》:舟梁
(1).用船架设的浮桥。国语·周语中:“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韦昭 注:“舟梁,以舟为梁也。”
(2).船和桥。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宋 苏舜钦 《扬子江观风浪》诗:“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姦。”
(3).济渡;拯济。 东魏 《敬史君碑》:“亦既芟夷世难,功济生民;復惟舟梁苦海,运兹迷溺。”《北齐书·宣帝纪》:“王神祇协德,舟梁一世,体文昭武,追变穷微。”
(4). 华舟 和 杞梁 的并称。两人皆 春秋 时 齐国 大夫。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君为五乘之宾,而 舟 梁 不与焉,是少吾勇也。”
《漢語大詞典》:蒲卢(蒲盧)
(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 郑玄 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於百姓,若蒲卢之於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 朱熹 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前蜀 贯休 《上杜使君》诗:“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2).一种细腰的葫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壶卢:“壶之细腰者为蒲卢……今之药壶卢是也。”
(3).复姓。 春秋 时 齐国 有 蒲卢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