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击鼓(擊鼓)  拼音:jí gǔ
1.打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漢語大詞典》:笳鼓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叹不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鸣狗惊。” 明 沈采《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
《國語辭典》:腾腾(騰騰)  拼音:téng téng
1.气体盛大上升的样子。如:「山中雾气腾腾,景物忽隐忽现。」
2.动作迟缓的样子。如:「就要来不及了,你还慢腾腾的收拾行李。」
3.旺盛的样子。如:「杀气腾腾」。
4.悠閒懒散的样子。唐。李中〈秋日途中〉诗:「信步腾腾野岸边,离家都为利名牵。」
5.拟声词。形容击鼓的声音。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立部伎〉:「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风雷磨。」
《國語辭典》:潭潭  拼音:tán tán
1.深广的样子。唐。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一○首之三:「潭潭故邑井,猗猗上宫兰。」
2.拟声词。形容鼓声。宋。欧阳修〈黄牛峡祠〉诗:「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送迎神。」
《漢語大詞典》:叠鼓(疊鼓,曡鼓)
亦作“迭鼓”。
(1).小击鼓;急击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李善 注:“小击鼓谓之叠。”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宋 范成大 《晚潮》诗:“东风吹雨晚潮生,迭鼓催船镜里行。”
(2).指击鼓声。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霏霏落雪看收麪,隐隐叠鼓闻舂糠。”《宋史·乐志十六》:“叠鼓鸣鼉,更问夜如何?”
曡鼓:重迭的鼓声。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朱网龕鬖丞相车,晓随曡鼓朝天去。” 宋 欧阳修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诗:“曡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國語辭典》:戍鼓  拼音:shù gǔ
古时守边军士所击的鼓声。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清。陈洵 水龙吟。春来准拟开怀词:「寒更灯火,断魂依在,严城戍鼓。」
《國語辭典》:更鼓  拼音:gēng gǔ
古时夜间报更的鼓声。宋。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诗:「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细听樵楼更鼓已打三点,那月色一发光明如昼。」
《國語辭典》:逢逢  拼音:péng péng
拟声词。形容鼓声。《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國語辭典》:雷鼓  拼音:léi gǔ
1.八面鼓。一种古代祭神时所用的大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2.雷声。《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漢語大詞典》:雷门(雷門)
古代 会稽 (今 浙江 绍兴 )城门名。因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称。汉书·王尊传:“ 尊 曰:‘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小官在吾兄根前,念《满庭芳》一闋,却似持布皷而过 雷门 ,岂不惭愧。” 清 沈起凤 《谐铎·隔牖谈诗》:“汝 吴 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过我 雷门 。”
《漢語大詞典》:咽咽
(1).呜咽哀切之声。 唐 李贺 《伤心行》:“咽咽学 楚 吟,病骨伤幽素。”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愁如 湘灵 哭 湘 浦,咽咽哀音隔云雾。”
(2).谓声音低哑。 明 高启 《始闻夏蝉》诗:“翾翾纔得脱,咽咽未成喧。”
《漢語大詞典》:暮鼓
鼓楼晚间报时的鼓声。 唐 王贞白 《长安道》诗:“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宋 欧阳修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城头暮鼓休催客,更值横江弄月归。”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六章:“鼓楼上传来暮鼓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歌鼓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汉书·礼乐志:“ 巴 俞 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 晋 潘岳 《笙赋》:“縈缠歌鼓,网罗钟律。” 唐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诗:“歌鼓 燕 赵 儿, 魏 姝弄鸣丝。” 宋 苏轼 《和子由踏青》:“歌鼓惊山草木动,簞瓢散野鸟鳶驯。”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旧唐书·音乐志一:“人数并依八佾,乃量加簫、笛、歌鼓等。”
《漢語大詞典》:急鼓
急促的鼓声。战阵或竞技中用以激励斗志。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轻军晨夜袭拔 庐江 ” 裴松之 注引《吴录》:“臣讨 黄祖 ……身跨马櫟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 宋 杨万里 《过弋阳观竞渡》诗:“急鼓繁鉦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
《國語辭典》:噌吰  拼音:chēng hóng
声音壮阔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王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國語辭典》:砰訇  拼音:pēng hōng
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如雷声、鼓声、敲门声等。唐。李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忽听得外面有人打门,砰訇砰訇的打的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