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宝(金寶)
黄金和珠宝。泛指贵重财物。史记·天官书:“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 唐 白居易 《议释教策》:“况僧徒日益,佛寺日崇,劳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利於金宝之饰。” 清 顾炎武 《王家营》诗:“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國語辭典》:金装(金裝)  拼音:jīn zhuāng
1.以金镀于物体表面。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2.盛装。唐。李白〈洗脚亭〉诗:「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国语辞典》:金价(金价)  拼音:jīn jià
黄金的价钱。如:「金价通常随国际情势的变化而涨跌。」
分类:黄金价钱
《國語辭典》:金错刀(金錯刀)  拼音:jīn cuò dāo
1.一种古代的钱币。为汉王莽时所铸,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宋。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2.刀环或刀柄镀金的佩刀。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3.一种书法绘画的笔法。南唐李后主善书画,常作颤笔弯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称之为「金错刀」。《宣和画谱。卷一二。行书六。李煜》:「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光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
《國語辭典》:错刀(錯刀)  拼音:cuò dāo
1.治玉石的工具。
2.一种古钱。为王莽所铸,一刀值五千钱。《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
《漢語大詞典》:遗金(遺金)
赠送金钱。《前汉书平话》卷中:“遗金收 赵 ,修书赫 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只知道看街上卖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词俚曲,闹得他满肚皮的佳人才子,赠帕遗金的故事。”
分類:赠送金钱
《漢語大詞典》:双南金(雙南金)
(1).指品级高、价值贵一倍的优质铜。后亦指黄金。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緑綺琴,何以赠之双南金。”
(2).喻指宝贵之物。 唐 刘禹锡 《〈海阳湖别浩初师〉引》:“今復来 连山 ,以前所得双南金出於裓,亟请予賡之。”
《漢語大詞典》:金阶(金階)
亦作“ 金堦 ”。
(1).黄金的台阶。神异经·西北荒经:“东北大荒中有金闕,高百丈,中有金阶两闕,名天门。” 三国 魏 曹操 《气出唱》诗:“乃到 王母臺 ,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2).帝王宫殿的台阶。 唐 王涯 《宫词》之二:“欲得君王一回顾,争扶玉輦下金阶。”《宣和遗事》前集:“﹝殿头官﹞踏着金阶,口传圣旨。”《醒世恒言·陈孝基陈留认舅》:“读书箇箇望公卿,几人能向金堦走?”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并不要许多工夫,就望见六个人向金阶趋进。”
(3).朝廷的代称。 唐 李远 《赠殷山人》诗:“谁能将此妙,一为奏金阶。”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把军书忙裁,忙裁,捷奏报金堦,捷奏报金堦。”
《漢語大詞典》:鍊金
1.精炼的黄金。韩非子·说林下:“ 荆王 大説,以鍊金百鎰遗 晋 。” 唐 谢偃 《影赋》:“色动秋水,光澄鍊金。”
2.犹炼丹。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鍊金宿 明馆 ,屑玉止瑶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顾况:“隐 茅山 ,鍊金拜斗,身轻如羽。”参见“ 鍊丹 ”。
《漢語大詞典》:鍊丹
1.道家法术之一。源于古代方术,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后有内丹、外丹之分。以气功修炼人体精、气、神谓之内丹,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晋书·葛洪传:“从祖 玄 , 吴 时学道得仙,号曰 葛仙公 ,以其鍊丹秘术授弟子 郑隐 。”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闭剑琉璃匣,鍊丹紫翠房。”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 衍 既立, 宗寿 为太子太保奉朝请,以鍊丹养气自娱。”
2.丹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第六之丹,名鍊丹。服之十日仙也。又以汞合,火之亦成黄金。”
《漢語大詞典》:炼金(煉金,鍊金)
犹炼丹。 鲁迅 《花边文学·零食》:“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修仙或炼金,而代以洗温泉和买奖券。”
鍊金:1.精炼的黄金。韩非子·说林下:“ 荆王 大説,以鍊金百鎰遗 晋 。” 唐 谢偃 《影赋》:“色动秋水,光澄鍊金。”
(2).犹炼丹。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鍊金宿 明馆 ,屑玉止瑶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顾况:“隐 茅山 ,鍊金拜斗,身轻如羽。”参见“ 鍊丹 ”。
《漢語大詞典》:镕金(鎔金)
熔化金属。亦特指熔化黄金。南史·长沙王叔坚传:“﹝ 陈叔坚 ﹞好数术,卜筮,风角,鎔金,琢玉,并究其妙。”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 洞庭 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鎔金。”
《漢語大詞典》:金籯
亦作“ 金籯 ”。 储存黄金的竹器。语出汉书·韦贤传:“故 邹 鲁 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籝,竹器,受三四斗”。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积照涵德镜,传经儷金籝。”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诰身状》:“宝过金籯,瑞同鹊印。”
《漢語大詞典》:双金(雙金)
(1).“双南金”的略语。优质黄金。 唐 刘禹锡 《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唐 白居易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诗:“ 楚 匠饶巧思, 秦 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参见“ 双南金 ”。
(2).喻指优秀的两篇诗文或两个人。 唐 白居易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尺素忽惊来梓泽,双金不惜送 蓬山 。” 唐 白居易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双金百炼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
《漢語大詞典》:双南金(雙南金)
(1).指品级高、价值贵一倍的优质铜。后亦指黄金。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緑綺琴,何以赠之双南金。”
(2).喻指宝贵之物。 唐 刘禹锡 《〈海阳湖别浩初师〉引》:“今復来 连山 ,以前所得双南金出於裓,亟请予賡之。”
《漢語大詞典》:黄金印
黄金制作的印章。古时公侯将相所佩。史记·五宗世家论:“ 高祖 时诸侯皆赋,得自除内史以下, 汉 独为置丞相,黄金印。” 唐 李白 《别内赴徵》诗之二:“归时儻佩黄金印,莫见 苏秦 不下机。” 明 吴阳 《威宁伯王襄敏公越》诗:“惨淡黄金印,零落白羽扇。”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
《国语辞典》:堆金  拼音:duī jīn
1.堆积黄金或钱币。唐。杜荀鹤〈自遣〉诗:「粝食粗衣随分过,堆金积帛欲如何?」明。沈璟《义侠记》第二六出:「又愿我兴家计,堆金积玉,换套穿衣。」
2.比喻阳光灿烂如黄金耀眼。宋。欧阳修〈玉楼春。酒美春浓花世界〉词:「莫教辜负艳阳天,过了堆金何处买。」
《國語辭典》:银黄(銀黃)  拼音:yín huáng
1.银与金。《韩非子。解老》:「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点以银黄,烁以琅玕。」
2.用银或金铸的印章。《汉书。卷九○。酷吏传。杨仆传》:「怀银黄,垂三组。」唐。颜师古。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
3.白色与黄色。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诗:「繁华照旄钺,荣盛对银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