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晚来(晚來)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漢語大詞典》: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分類:黄昏
《國語辭典》:夕照  拼音:xì zhào
黄昏时的太阳。宋。陆游 野饮诗:「平堤渐放春芜绿,细浪遥翻夕照红。」
《國語辭典》:夕阳(夕陽)  拼音:xì yáng
1.傍晚时将西下的太阳。如:「夕阳西下」。唐。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诗:「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2.比喻年老。如:「我已是夕阳将坠,心静如水了。」唐。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3.比喻没落。如:「夕阳工业」。
《國語辭典》:薄暮  拼音:bó mù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唐。王维〈桃源行〉:「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唐。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國語辭典》:迟暮(遲暮)  拼音:chí mù
年老、晚年。《楚辞。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二:「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國語辭典》:向晚  拼音:xiàng wǎn
傍晚。唐。张籍〈猛虎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唐。李商隐 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國語辭典》:斜晖(斜暉)  拼音:xié huī
傍晚西斜的阳光。南朝陈。徐陵 春日诗:「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國語辭典》:暮烟(暮煙)  拼音:mù yān
晚烟。唐。吕温〈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诗:「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唐。杜牧 怀吴中冯秀才诗:「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分類:烟霭黄昏
《國語辭典》:旦暮  拼音:dàn mù
朝夕。比喻时间快速。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非直旦暮千载,故乃万世一时也。」
《漢語大詞典》:晚晴
(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梁 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 唐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 唐寅 《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
《國語辭典》:返照  拼音:fǎn zhào
落日反射。唐。杜甫 返照诗:「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著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也作「反照」。
《漢語大詞典》:暮天
(1).傍晚的天空。 唐 王昌龄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诗:“秋月对愁客,山鐘摇暮天。” 唐 顾非熊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诗:“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嫦娥 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
(2).指傍晚的天气。 宋 沈遘 《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
《國語辭典》:暮色  拼音:mù sè
傍晚昏暗的天色。如:「暮色四合,远处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
《國語辭典》:暮景  拼音:mù jǐng
1.日落时的景色。唐。杜甫 送李卿晔诗:「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2.老年的景况。也作「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