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淤
洪水过后淤积的肥沃黄土。 宋 陈师道 《送赵教授》诗:“北州豪杰知谁健,乞我黄淤十里秋。” 元 吴莱 《去岁留杭恍然有怀为续此诗却寄董》诗:“裂衣腾朔漠,胶棹入黄淤。”
《漢語大詞典》:黄陆(黄陸)
黄土山;黄土岗子。 唐 李峤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
分類:黄土土山
《漢語大詞典》:黄土人
神话传说中指由 女娲 用黄土捏成的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天地开闢,未有人民, 女媧 摶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漢語大詞典》:黄阪
黄土高坡。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遵彼 河 滸,黄阪是阶。”一本作“ 黄坂 ”。 赵幼文 校注:“黄阪,尔雅·释地:‘陂者曰阪。’即《赠白马王彪》之修坂。”
分類:黄土
《國語辭典》:煤球  拼音:méi qiú
煤末加水及黏土,而后摇转或加模做成的圆球,可作燃料。
《漢語大詞典》:天井窑
也称“地坑窑”。窑洞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黄土地区。先在平坦的冈地上,凿掘方形或长方形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沿坑面开凿窑洞。深坑面积相当于庭院,俗称“地坑院”或“天井院”。坑院各面窑洞,一如地面四合院。院内挖有地沟或掘渗井排水。地坑边缘,筑矮墙防护。
《漢語大詞典》:盐水佛(鹽水佛)
以达赖或高僧棺内渗出的盐水和黄土做成的小佛像。 清 许光世 《西藏新志》:“如达赖及尊贵之高僧圆寂,歛尸棺内,塞之以盐,盐水漏於棺底,则以黄土和之,作小佛像,名盐水佛,最为贵重。得之甚艰,若得之者,异常寳重,永传於家。”
《国语辞典》:摇煤(摇煤)  拼音:yáo méi
煤末黄土用水调和,分成小块状,放在筛中簸摇,称为「摇煤」。若摇成球状,则称为「元煤」。
《漢語大詞典》:风娲(風媧)
即 女娲 。传说中的人类始祖,曾用黄土造人,炼石补天。镜花缘第六七回:“功媲 风媧 之炼石,道符月驭以行天。”参见“ 女媧氏 ”。
《漢語大詞典》:女娲氏(女媧氏)
中国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 伏羲 由兄妹而结为夫妇,产生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 伏羲 而为帝。参阅《淮南子·览冥训》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女娲氏》所举诸书。
《漢語大詞典》:黄土包子
黄土丘陵地的俗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们三家都有一千垧以上的好地,条通和黄土包子还不算在内。”原注:“黄土包子是黄土丘陵地。”
《漢語大詞典》:黄堥
黄土制的瓦器。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汉 郑玄 注:“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 孙诒让 正义:“黄堥,盖即烧黄土为鍪。抱朴子·神仙金汋经説,作丹药,盛用黄土甌。注云:‘意是土釜也。出在 广州 及 长沙 、 豫章 、 临川 、 鄱阳 者,皆可用之。又此诸郡,皆作黄土堥,亦可用之。’依其説,则黄土堥又与土釜不同。 贾 疏谓 唐 时合和丹药者,皆用黄瓦缻为之,亦名黄堥。《大观本草》引 苏颂 《图经》,谓黄堥若市中所货,有盖瓦合。诸説差异,未知其审也。”
《漢語大詞典》:墚塬
墚与塬的合称。我国西北黄土地区经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沟谷和岭冈。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 雒南县 有个以 白塬 为中心的四十里墚塬,土地瘠薄,水源极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