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84,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小白鸿翼
征鸿(又作:征鸿负书)
指飞鸿
遵渚来鸿
词典
鸿雁
飞鸿
冥鸿
鸿鹄
鸿濛
孤鸿
征鸿
归鸿
鸿毛
惊鸿
鸿飞
典故
小白鸿翼

相关人物
管仲
 
齐桓公(名小白)


《管子·霸形》~429~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贰槛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槛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例句

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 李白 君道曲

典故 
征鸿负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三〈江淹·诗·赤亭渚诗〉~559~
吴江泛丘墟,饶桂复多枫。水夕潮波黑,日暮精气红。路长寒光尽,鸟鸣秋草穷。瑶水虽未合,珠霜窃过中。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典故
指飞鸿

相关人物
郭瑀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郭瑀〉~2454~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瑀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礼毕,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馀人。张天锡遣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纁备礼徵之,……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笼哉!」

例句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典故
遵渚来鸿

相关人物
谢瞻


《诗经·豳风·九罭》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昭明文选》卷二十南朝宋·谢宣远(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巢幕无留燕,遵渚有来鸿。」唐·李善注:「《毛诗》曰:『鸿飞遵渚。』《礼记》曰:『九月之节,鸿雁来宾。』」

例句

栖枝犹绕鹊,遵渚未来鸿。 骆宾王 月夜有怀简诸同病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國語辭典》:飞鸿(飛鴻)  拼音:fēi hóng
1.飞雁。《文选。石崇。王明君词》:「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
2.古时常以鸿雁传信,故用以代表音信。《南朝齐。无名氏。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國語辭典》:冥鸿(冥鴻)  拼音:míng hóng
高飞的鸿雁。比喻避世之士,或高飞远引。唐。白居易〈范阳张公墓志铭〉:「天骥冥鸿,始自筮仕。」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國語辭典》:鸿鹄(鴻鵠)  拼音:hóng hú
1.大鸟。《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汉。刘向《说苑。卷八。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2.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國語辭典》:鸿鹄之志(鴻鵠之志)  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
像鸿雁一举千里般的壮志。比喻志向远大。《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分類:远大志向
《漢語大詞典》:鸿濛(鴻濛)
见“ 鸿蒙 ”。
《國語辭典》:鸿蒙(鴻蒙)  拼音:hóng méng
自然的元气。《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也作「鸿濛」。
《漢語大詞典》:孤鸿(孤鴻)
孤单的鸿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 北海 回,要写封音书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分類:孤单鸿雁
《漢語大詞典》:征鸿(征鴻)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漢語大詞典》:征雁
亦作“ 征鴈 ”。 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南朝 梁 刘潜 《从军行》:“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鴈肥。” 唐 李涉 《送魏简能东游》诗之二:“ 燕市 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 宋 秦观 《忆秦娥》词:“愁如织,两行征雁,数声羌笛。” 明 高启 《送张员外从军越上》诗:“秋声万里随征鴈,南北 长江 竟谁限?”
《漢語大詞典》:征雁(征鴈)
见“ 征雁 ”。
《漢語大詞典》:归鸿(歸鴻)
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四:“目送归鸿,手挥五絃。” 唐 张乔 《登慈恩寺塔》诗:“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宋 王安石 《送陈景初》诗:“ 长安 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國語辭典》:鸿毛(鴻毛)  拼音:hóng máo
鸿雁的羽毛。比喻极轻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唐。李白〈梁甫吟〉:「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國語辭典》:惊鸿(驚鴻)  拼音:jīng hóng
因受惊而轻捷飞起的鸿鸟。《文选。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用以比喻女子的体态轻盈。宋。陆游 沈园诗二首之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清。龚自珍 卜算子。江上有高楼词:「楼外文波曲曲通,不驻惊鸿影。」
《國語辭典》:鸿飞(鴻飛)  拼音:hóng fēi
1.鸿鸟飞翔。唐。张说〈蜀路〉诗二首之一:「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2.比喻高举远引,以避祸患。唐。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诗:「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