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饮血茹毛(飲血茹毛)  拼音:yǐn xuè rú máo
上古时候,人们尚不知用火,连毛带血生食鸟兽。参见「茹毛饮血」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三王之代,然乃裁革结莎,巢橹营窟,多食草木之实,啖鸟兽之肉,饮血茹毛。」
《漢語大詞典》:锁袱(鎖袱)
用鸟兽细毛制成的衣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 满剌加哈烈 出锁袱,一名梭服,鸟毳为之,纹如紈綺。今 闽 中最多,价不甚高,非羽纱羽缎比。”
《国语辞典》:抛鸾拆凤(抛鸾拆凤)  拼音:pāo luán chāi fèng
鸾、凤,古代神话中的鸟兽名,常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侣。抛鸾拆凤比喻将夫妻或情侣拆散。元。邦哲〈寿阳曲。谁知道〉曲:「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拆凤。苦多情朝思夜梦,害相思沉沉病重。」
《国语辞典》:应弦饮羽(应弦饮羽)  拼音:yìng xián yǐn yǔ
弓弦响处,鸟兽应声命中,深及箭羽。唐。皇甫枚《王知古》:「少焉,有群狐突出,焦头烂额者,罝罗罥挂者,应弦饮羽者,凡获狐大小百馀头以归。」
《国语辞典》:赶网(赶网)  拼音:gǎn wǎng
将鸟兽赶入网内,以便捕捉。引申只为他人而忙碌。如:「他常为别人赶网,却很少得到好处。」
《国语辞典》:狩猎法(狩猎法)  拼音:shòu liè fǎ
利用猎具或鹰犬等捕捉野生鸟兽的相关法律。主要规定行猎人资格、行猎时间、行猎地区、处罚办法等。立法院于民国七十八年废止本法,并基于保育观念制定《野生动物保育法》,限制野生动物猎捕或宰杀。但对于原住民族基于传统文化及祭仪需要设有特别规定。
《漢語大詞典》:凤仪兽舞(鳳儀獸舞)
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四》:“ 田氏 专政,主德日衰,纵日奏 虞 庭之乐,能令四方风动,凤仪兽舞耶?”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而国子之教,乐乃专精。乐之至者,能使凤仪兽舞。” 清 陆陇其 《祭京江张太夫子文》:“我宗伯先生,方将成賡歌颺言之治,致凤仪兽舞之休。”
《國語辭典》:钩爪锯牙(鉤爪鋸牙)  拼音:gōu zhǎo jù yá
形容爪子和牙齿如钩、锯般锐利。唐。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也作「锯牙钩爪」。
《國語辭典》:飞鹰走马(飛鷹走馬)  拼音:fēi yīng zǒu mǎ
打猎。宋。欧阳修 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也作「飞鹰走狗」。
《國語辭典》:飞鹰走狗(飛鷹走狗)  拼音:fēi yīng zǒu gǒu
打猎。《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元史。卷一三八。脱脱传》:「脱脱谏曰:『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与大臣宿儒讲求治道,至于飞鹰走狗,非其事也。』」也作「飞鹰走马」、「飞鹰走犬」。
《漢語大詞典》:牄牄
舞貌。《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作动物” 唐 贾公彦 疏:“飞鸟走兽牄牄然而舞也。”一说鸟兽求食声。见说文·仓部
分類:舞貌鸟兽
《漢語大詞典》:兽迒鸟迹(獸迒鳥迹)
鸟兽之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夫神灭形消,遗声餘价,亦犹蝉壳虵皮,兽迒鸟迹耳。”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迒鸟迹而作书契。”
分類:鸟兽
《國語辭典》:兽聚鸟散(獸聚鳥散)  拼音:shòu jù niǎo sàn
像鸟兽聚散无常。《汉书。卷六四上。主父偃传》:「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宋。苏舜钦 论西事状:「孰不知羌氐之俗,居不常处,兽聚鸟散,本无聚积。」
《漢語大詞典》:兽虞(獸虞)
掌管有关捕猎鸟兽禁令的官员。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於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 韦昭 注:“兽虞,掌鸟兽之禁令。”参见“ 兽人 ”。
《漢語大詞典》:兽人(獸人)
《周礼》官名。掌管有关狩猎和供献兽物的官。周礼·天官·兽人:“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冬献狼,夏献麋……凡田兽者,掌其政令。”左传·宣公十二年:“兽人无乃不给於鲜。”
《國語辭典》:哰哰  拼音:láo láo
拟声词:(1)形容犬吠的声音。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傍几家儿村鸡哑哑,隔半程儿野犬哰哰。」《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黄土壁,白板扉,哰哰犬吠桃源中。」(2)形容燕叫的声音。宋。穆修 残春病酲诗:「风檐窣窣燕哰哰,卧对残芳起郁陶。」
分類:鸟兽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