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30,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下鬼
野鬼
鬼责
鬼兵
鬼灯
鬼箓
伐鬼
鬼眼
鬼道
疫鬼
鬼薪
鬼手
死鬼
井鬼
鬼气
《高级汉语词典》:下鬼
地下之鬼;指死者
《漢語大詞典》:野鬼
旧称无人祭祀的鬼魂。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只落得伴冥途野鬼多。” 沈从文 《好管闲事的人·爹爹》:“ 傩寿先生 把儿子一死,也成了与孤魂野鬼相近的一个人了。”
《漢語大詞典》:鬼责(鬼責)
鬼神的斥责、惩罚。庄子·天道:“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新唐书·柳宗元传:“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慄乎鬼责。” 宋 张宇 《荆公》诗:“作古非今祸已成,亦知鬼责与天刑。”
《漢語大詞典》:鬼兵
(1).迷信者称阴间的兵卒,鬼和神组成的军队。晋书·王羲之传:“ 孙恩 之攻 会稽 ,僚佐请为之备。 凝之 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 兼资 闻其有‘生人不相关涉’之言,而知其为鬼兵也。”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 涇河 龙呼的风,唤的雨,腾的云,驾的雾,部下有水卒鬼兵,神通变化,怎的便弱与他。”
(2).指 三国 蜀 将 徐瑶 统率的军队,因其衣装怪异,故名。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其( 徐瑶 )兵皆文身黧黑,衣装诡异,众皆称为鬼兵,称 瑶 为鬼魁。”
(3).对军阀武装的蔑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照此看来,国家之命未延,鬼兵先要打仗;道德仍无根柢,科学也还该活命了。”
《漢語大詞典》:鬼灯(鬼燈)
鬼火。磷火。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叶葱奇 疏解:“鬼灯,指燐火。”
《漢語大詞典》:鬼箓(鬼籙)
见“ 鬼録 ”。
《國語辭典》:鬼录(鬼錄)  拼音:guǐ lù
死者的名籍。《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也作「鬼箓」。
《韵府拾遗 尾韵》:伐鬼
易林高宗伐鬼三年乃服
《漢語大詞典》:鬼眼
鬼神之眼。能窥见隐秘。常用以称相士之眼。 唐 韩偓 《此翁》诗:“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 宋 张舜民 画墁录卷一:“﹝ 神宗 ﹞翌日喻执政曰:‘ 杜常 第四人及第,却一双鬼眼,可提举农田水利。’ 太祖 常谓 陶穀 一双鬼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道人厉声曰:‘尔鬼眼,非学道之器!’”
《國語辭典》:鬼道  拼音:guǐ dào
1.邪门法术。《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
2.鬼神所走的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3.佛教六道之一。指夜叉、罗刹、饿鬼等。
《國語辭典》:疫鬼  拼音:yì guǐ
致病的恶鬼。古人迷信,以为病疫是由鬼怪作祟所致,故称病媒为「疫鬼」。汉。王充《论衡。订鬼》:「瑞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
《國語辭典》:鬼薪  拼音:guǐ xīn
秦汉时,强制男性罪犯服劳役的刑罚。劳动范围广泛,包括从事土木工程或制作器物等。在劳役刑罚等级上次于城旦。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有为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以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
《漢語大詞典》:鬼手
(1).鬼的手。亦用作詈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王司州 ( 王胡之 )尝乘雪往 王螭 ( 王恬 )许。司州言气少有牾逆於 螭 ,便作色不夷。司州觉恶,便舆牀就之,持其臂曰:‘汝詎復足与老兄计?’ 螭 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彊来捉人臂。’”
(2).鬼的掌握。 唐 柳宗元 《寄韦珩》诗:“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
分類:掌握詈词
《國語辭典》:死鬼  拼音:sǐ guǐ
1.死去的人。《晋书。卷一二一。李寿载记》:「省诗知意。若今人所作,贤哲之话言也。古人所作,死鬼之常辞耳。」《西湖二集》卷一三:「王立方才省得彭七娘已死了六七年,如何还活在,有女儿嫁我,都是一群死鬼,捉身不住抖将起来,连三十二个牙齿都捉对儿厮打,就像发疟疾病的一般,话也格格的说不出。」
2.鬼。多用于骂人或开玩笑的昵称。《金瓶梅》第八五回:「死鬼把他当心肝肺肠儿一般看待,说一句听十句。」《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死鬼当家儿的姓王,他们哥儿八个,我们当家儿的是第八的。」
《骈字类编》:井鬼
史记天官书东丨舆丨雍州丨元史舆服志见井宿下
又酉阳杂俎 丨名琼
《漢語大詞典》:鬼气(鬼氣)
亦作“ 鬼炁 ”。
(1).旧时谓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种邪气侵袭所致,称之为鬼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鬼炁之侵入,常依地而逆上耳。”南史·张嗣伯传:“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云笈七籤卷二八:“养育群生,整理鬼气。”
(2).鬼怪的邪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 黄 虑鬼气伤儿神,乃布气吹其面,取汤一桮,令饮即醒。”
(3).指带有鬼怪的气氛或精神状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至于老 王婆 ,我却不觉得怎么鬼气,这样的人物,南方的乡下也有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一以罚其带有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
(4).恶人之气焰。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事》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此指外国侵略者气焰。
(5).不能告人的隐私,亏心事。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他肚子里有鬼气,自己先就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