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52分类词汇 52
《國語辭典》:亭亭  拼音:tíng tíng
1.高耸直立的样子。晋。何劭游仙诗〉:「青青陵上松,亭亭高山柏。」后形容女子苗条,姿态秀美。唐。独孤及 和赠远诗:「美人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
2.高远的样子。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飙。」唐。玄宗〈张天师赞〉:「邈矣真仙,孤高峻节。气贯穹冥,元元示诀。落落神仪,亭亭皓月。诛邪斩精,魅驱鬼彻。」
3.高洁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國語辭典》:崔嵬  拼音:cuī wéi
1.崎岖不平的山。亦泛指高山。《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宋。辛弃疾沁园春。有美人兮〉词:「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2.高峻、高大的样子。唐。李白 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杜甫古柏行〉:「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也作「磪嵬」。
3.比喻心中不平。宋。黄庭坚次韵子瞻武昌西山〉诗:「平生四海苏太史,酒浇不下胸崔嵬。」
《國語辭典》:森森  拼音:sēn sēn
1.树木茂盛的样子。《文选。潘岳。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唐。杜甫 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战慄的样子。《董西厢》卷二:「为首强人英武,见了早森森地怯惧。」
3.阴森寒冷的样子。如:「寒风森森的吹,怪可怕的。」
4.众多的样子。《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國語辭典》:偃蹇  拼音:yǎn jiǎn
1.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二出:「则见他取角枕欹斜卧倒。更半支颐偃蹇频瞧。」
2.高立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毛肃纷。」
3.屈曲。《淮南子。本经》:「偃蹇寥纠,曲成文章。」《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蛇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4.安卧。《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5.困顿、失志。《聊斋志异。卷三。连城》:「少负才名,年二十馀,犹偃蹇。」
《國語辭典》:兀兀  拼音:wù wù
1.高耸矗立的样子。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九出:「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
2.依然。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3.劳苦不息的样子。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國語辭典》:屹然  拼音:yì rán
高耸挺立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漢語大詞典》:迥出
亦作“逈出”。
(1).高耸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诗:“ 巫山 高不穷,逈出 荆门 中。”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众见飞桥逈出,崩腾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 岷 峨 迥出天连雪,栈阁平临马度云。”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子阳 诗奇句清拔, 谢朓 常嗟颂之。 洪 虽无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词音清亮,逈出一时,儕辈翕然推服。”
(3).高出;超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刘长卿 体物情深,工於铸意,其胜处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陈鳣 《对策》卷五:“今观 蕡 ( 唐 刘蕡 )策,力攻藩镇之强,痛斥阉寺之祸,劲气直节,凛凛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國語辭典》:蘧蘧  拼音:qú qú
1.惊动的样子。《庄子。齐物论》:「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2.高的样子。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梁偃蹇已虹指,揭蘧蘧而腾凑。」
3.熟睡时的鼻息声。宋。史浩满庭芳。柴作疏离〉词:「客至三杯薄酒,欲眠后、一枕蘧蘧。」也作「齁齁」。
《國語辭典》:渠渠  拼音:qú qú
1.深广的样子。《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馀。」《聊斋志异。卷二。红玉》:「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2.不宽泰的样子。《荀子。修身》:「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
《漢語大詞典》:渠渠
局促不安貌。荀子·修身:“人无法则倀倀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 杨倞 注:“渠渠,不宽泰之貌。”一说,无守貌。 梁启雄 释引 陈奂 曰:“渠渠,犹瞿瞿。《齐风》传云:‘瞿瞿,无守之貌。’”
分類:局促不安
《國語辭典》:磊砢  拼音:lěi luǒ
1.众多、堆累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
2.壮大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3.树木多节目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
4.形容性情、才华卓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國語辭典》:隆隆  拼音:lóng lóng
1.拟声词。形容很大的声音。常指雷声而言。汉。王充《论衡。雷虚》:「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沛郡铁官铸铁,铁不下,隆隆如雷声。」
2.势盛的样子。《文选。扬雄。解嘲》:「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國語辭典》:嶷嶷  拼音:nì nì
高峻魁梧的样子。《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唐。韩愈欧阳生哀辞〉:「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
《國語辭典》:耸然(聳然)  拼音:sǒng rán
1.形容惧怕。《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2.形容高立。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漢語大詞典》:呀呀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國語辭典》:郁律(鬱律)  拼音:yù lǜ
1.烟气上腾的样子。《文选。郭璞。江赋》:「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2.形容雷声低沉阻滞的样子。《文选。扬雄。甘泉赋》:「雷郁律于岩窔兮,电倏忽于墙藩。」
3.深峻险曲的样子。《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漢語大詞典》:郁垒神荼(鬱壘神荼)
(1).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 王充 论衡·订鬼山海经:“ 沧海 之中,有 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 神荼 ,一曰 鬱垒 ,主閲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汉 张衡 《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按,战国策·齐策三“今子东国之桃梗也” 汉 高诱 注作“荼与”、“鬱雷”。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作“荼与鬱垒”。参见“ 鬱律 ”。
(2).指桃符、春联。 宋 姜夔 《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鬱垒神荼写未真。”参见“ 桃符 ”。
《國語辭典》:摐摐  拼音:chuāng chuāng
撞击。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