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奥深
深奥。高深不易理解。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尚书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而又词源奥深,机用周敏,授之以詔而益辨,扣之以疑而益明。”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盖理与术穷极造化,该括天人,而奥深或远於人道。”
《漢語大詞典》:冲隐(沖隱)
谓高深奥秘。 南朝 梁 陶弘景 《发真隐诀序》:“况玄妙之秘途,絶领之奇篇,而可不探括冲隐,穷思寂昧者乎?”
《漢語大詞典》:上清箓(上清籙)
道教符箓中较为高深的一种。隋书·经籍志四:“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 唐 顾况 《崦里桃花》诗:“老人方授《上清籙》,夜听《步虚》山月寒。” 唐 崔仲容 《戏赠》诗:“如今身佩《上清籙》,莫遣落花霑羽衣。”
《國語辭典》:枢奥(樞奧)  拼音:shū ào
1.机密。如:「事关枢奥,不可不慎。」
2.堂奥,指明澈深奥的道理。《晋书。卷五四。陆云传》:「初慕圣门,栖心重仞,启涂及阶,遂升枢奥。」
分類:高深境界
《国语辞典》:大学问(大学问)  拼音:dà xué wèn
高深的学识或技艺。如:「人际关系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经营。」
《漢語大詞典》:诮厚(誚厚)
谯门高深。誚,通“ 譙 ”。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禄高誚厚,任重责深;弱节兼诚,誓思不浅。”
分類:高深
《漢語大詞典》:骄坚(驕堅)
犹言高深厚实。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当其志力雄俊,才图骄坚,锦衣披地,鞍马耀天。”
《國語辭典》:以升量石  拼音:yǐ shēng liáng dàn
升、石,皆为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相当于一百升。以升量石指用小的容器测量大的容量。比喻以浅陋的思想揣度高深的道理。《淮南子。缪称》:「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國語辭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馀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国语辞典》:面壁功深  拼音:miàn bì gōng shēn
和尚面壁静修,使道行高深。后比喻人因长期钻研,而造诣精深。
《国语辞典》:圣德懿行(圣德懿行)  拼音:shèng dé yì xìng
人的德泽广被,品行高深,足为世人楷模。如:「他的圣德懿行,永为后世传颂。」
《国语辞典》:綦溪利跂(綦溪利跂)  拼音:qí xī lì qí
綦溪,极深。利跂,离跂,离世独立。綦溪利跂指故作高深状,思想、行为与群众差异极大。《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国语辞典》:好弄玄虚(好弄玄虚)  拼音:hào nòng xuán xū
喜欢故意造成悬疑高深或耍狡猾的手段。《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他初时也爱学几桩武艺,后来本知怎的,好弄玄虚,勾人烧丹炼汞。」
《国语辞典》:高谈虚辞(高谈虚辞)  拼音:gāo tán xū cí
高深玄妙,不切实际的言论。宋。张方平〈论国计事〉:「故货食者,人事之确论,非高谈虚辞之可致者也。」也作「高谈虚论」。
《国语辞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