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海浪  拼音:hǎi làng
海水受风吹、气压变化、海底地震、火山活动等作用影响所产生的波浪。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江湖秋至,方怀纵壑之图;海浪风高,未接垂天之翼。」宋。陈师道〈十八日观潮〉诗:「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
《國語辭典》:骚骚(騷騷)  拼音:sāo sāo
1.行动急速的样子。《礼记。檀弓上》:「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宋。黄庭坚〈劳坑入前城〉诗:「山农惊长吏,出拜家骚骚。」
2.风力强劲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穹岫之骚骚。」
3.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唐。徐凝 莫愁曲:「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漢語大詞典》:槭槭
象声词。风吹叶动声。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漠漠古墓,郭门之路;槭槭寒桐,平林之东。” 金 王万钟 《江村风雨图》诗:“秋风槭槭澹林暉,烟靄昏昏失翠微。” 清 曹寅 《经郯城从行摘柿偶述》诗:“槭槭寒林静,霜红 郯子城 。” 王统照 《沉船》:“话没说完, 顾宝 的后影已经掩映在几棵槭槭作声的大柞树前面了。”
《漢語大詞典》:风窗(風窗)
(1).风吹窗。 唐 柳宗元 《赠江华长老》诗:“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唐 薛能 《夏日蒲津寺居》诗之一:“雨室墙穿溜,风窗笔染尘。”
(2).指窗户。 唐 唐彦谦 《竹风》诗:“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 卫新 《唱给心中的太阳》诗:“那是一个除夕夜,万家灯火镶满火车墨绿色的风窗。”
分類:风吹窗户
《國語辭典》:风霾(風霾)  拼音:fēng mái
大风带起的灰尘。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似当年恢复山河,看今朝净扫风霾。」
《國語辭典》:飘散(飄散)  拼音:piāo sàn
随风飞散四处。唐。雍陶 美人春风怨诗:「偏能飘散同心蒂,无那愁眉吹不开。」
《國語辭典》:地籁(地籟)  拼音:dì lài
风吹大地孔穴发出的声响。《庄子。齐物论》:「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宋。陆游〈雪歌〉诗:「初闻万窍号地籁,已见六出飞天花。」
《國語辭典》:偃草  拼音:yǎn cǎo
1.草覆倒。《晋书。卷六○。索靖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
2.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人民为居上位者所感化。《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漢語大詞典》: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漢語大詞典》:竹韵(竹韻)
指风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声音。 唐 许浑 《奉命和后池十韵》:“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白雪遗音·马头调·桐叶惊风:“寒虫鸣,玉砌竹韵杂松涛,不住叫号。” 清 曹寅 《贺新郎·夜间耳鸣息》词:“腊黄浅映鹅儿泻。渐翛翛、半庭竹韵,有声有画。”
《漢語大詞典》:萧飕(蕭颼)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宋 文天祥 《先两国初忌》诗:“北风吹黄花,落木寒萧颼。” 元 周权 《夏日偕友晚步饮听泉轩》诗:“青松如高人,含风自萧颼。” 明 高启 《满江红·客馆对雪》词:“窗竹里似风非雨,萧颼骚屑。” 清 钱谦益 《谢于昭远寄庙后茶次东坡和钱安道韵》:“睡魔迸散暑气退,松风萧颼白日永。”
《漢語大詞典》:发发(發發)
众多貌。亦说象鱼跃声。《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鱣鮪发发。” 毛 传:“发发,盛貌。”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鱼著罔尾发发然。”《韩诗外传》引作“鱍鱍”。吕氏春秋·季春 高诱 注引作“泼泼”。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二:“霽潭鱣发发,春草鹿呦呦。” 仇兆鳌 注:“发发,盛貌。”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古字有通用假借用:“《硕人》‘鱣鮪发发’,发读为泼。发,古泼字省文。” 清 褚人穫 《祭金鱼文》:“惟尔朱涂粉傅,玉质金相,买归盆盎,少则洋洋,诞置閒庭,居然发发。”
《漢語大詞典》:秋浪
(1).秋日的水波。 唐 刘禹锡 《和窦中丞晚上容江作》:“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雾朝。” 唐 杜牧 《张好好诗》:“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唐 沈亚之 《汴州船行赋岸傍所见》诗:“秋浪时迴沫,惊鳞乍触航。”
(2).指秋风吹落的枯叶。 唐 皎然 《劳劳山居寄呈吴处士》诗:“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自注:“ 楚 人呼养柴为秋浪。” 清 曹寅 《题画》诗:“题向贉池无好语,漫山秋浪不生云。”
《國語辭典》:翕习(翕習)  拼音:xì xí
1.威盛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隆贵翕习,积富无崖,据巧蹈机,以忘其危。」《文选。左思。蜀都赋》:「亦以财雄翕习边城。」
2.亲近。《晋书。卷四八。阎缵传》:「贾谧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鲁公二十四友。」
《漢語大詞典》:绿浪
(1).碧波。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平沙緑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唐 白居易 《正月三日闲行》诗:“緑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2).比喻被风吹动起伏不定的农作物。 宋 苏轼 《答郡中同僚贺雨》诗:“登城望麰麦,緑浪风掀舞。”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这儿是半山窝里一道川,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在夏风里掀起一层层绿浪。”
《漢語大詞典》:风快(風快)
(1).风吹得畅快。 宋柳永《夏云峰》词:“ 楚 臺风快, 湘 簟冷,永日披襟。” 宋 周邦彦 《芳草渡·别恨》词:“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
(2).犹飞快。 艾芜 《纺车复活的时候》:“捏着车轮中间的扶手,轻轻一摇,便风快地转动。”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她们风快上了山,到树底下,胸脯都一起一伏地喘着气。”
(3).十分锋利。 秦基伟 《故乡的战斗》:“大家早就把枪擦得干干净净,把马刀磨得风快。”